青岩新有燕,红树欲无蝉
出处:《社日关路作》
唐 · 白居易
晚景函关路,凉风社日天。
青岩新有燕,红树欲无蝉。
愁立驿楼上,厌行官堠前。
萧条秋兴苦,渐近二毛年。
青岩新有燕,红树欲无蝉。
愁立驿楼上,厌行官堠前。
萧条秋兴苦,渐近二毛年。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晚景:傍晚的景色。函关路:函谷关的道路,函谷关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关隘。
社日:古代祭土地神的日子,通常指春社和秋社,这里指秋季。
青岩:青色的岩石。
新有燕:新来的燕子筑巢。
红树:红色的树木。
欲无蝉:快要没有蝉鸣的声音了,意味着秋天的到来。
愁立:忧愁地站立。
驿楼:古代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处所。
行官堠:行走在标记路程的土堆(堠)前,堠是古代计算道路里数的标志。
萧条:形容环境或心情的冷落、凄凉。
秋兴:秋天引发的情感。
二毛年:古人以黑发夹杂白发为‘二毛’,比喻年老。
翻译
傍晚时分途经函谷关,凉风吹拂在社日的天空。青色的岩石上新有了燕子巢,红色的树木即将告别蝉鸣。
愁苦地站立在驿站的楼上,厌倦了在官道前行走。
秋天的萧瑟情绪令人苦闷,渐渐接近老年的岁月。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边塞的萧瑟图景,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自己的忧愁与孤独感。
"晚景函关路,凉风社日天。" 开篇便营造出一种肃杀而寂寞的边塞氛围,函关路上暮色渐浓,凉风习习,社日(可能指某种节气或祭祀活动)之时天空辽阔。
"青岩新有燕,红树欲无蝉。" 绿色的岩石旁现出新归巢的燕子,而红色的树木上似乎不愿再容纳那些烦人的蝉虫。这两句通过对色彩和生灵的描绘,强化了边塞的静谧与孤寂。
"愁立驿楼上,厌行官堠前。" 诗人站在驿站的高楼之上,心中充满忧虑;而在官道旁漫步时,又感到一种厌倦和无奈。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是对前景的深刻感慨。
"萧条秋兴苦,渐近二毛年。" 萧瑟的秋天让人感到痛苦不堪,而岁月匆匆,自己也逐渐步入老年。这两句是诗人的自我反思,也是对生命流逝的无奈感受。
整首诗通过对边塞景物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怀与深邃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