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百滩千嶂自一川,清空不是人间世全文

百滩千嶂自一川,清空不是人间世

宋 · 杨万里
东吴南垂楚北际,中央不合大如砺。
百滩千嶂自一川,清空不是人间世
玉山先生携老禅,把茅结庵开小轩。
身前身后来醉眠,一醉不醒三千年。
先生杖屦半宇宙,每到此轩去还又。
为怜雪立孤竹君,月骨风筋如许瘦。
向来种笋今排天,先生手痕故依然。
骑龙帝旁为飞仙,玉棺寂寞空寒烟。

注释

垂:延伸。
际:边界。
砺:磨石。
百滩千嶂:众多滩头和山峦。
人间世:人间仙境。
老禅:年迈的禅师。
茅:茅草。
醉眠:沉醉入睡。
杖屦:拐杖和鞋子,代指行走。
竹君:竹子,这里借指人。
月骨风筋:形容竹子的清瘦形态。
依然:依旧。
骑龙帝旁:在龙帝身边。
玉棺:玉制的棺材,象征仙人的居所。
寂寞:孤独寂静。
寒烟:寒冷的烟雾,可能指墓地的氛围。

翻译

东吴的边界延伸至楚国北部,中央地带狭小得像磨石一般。
众多的滩头和山峦汇聚成一条河川,清澈空旷,仿佛非人间仙境。
玉山先生带着年迈的禅师,搭建草屋,开设小窗。
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他醉眠其中,一醉沉睡了三千年。
先生足迹遍布半个宇宙,每次来到这小轩,总是往返不停。
他怜爱那独立雪中的孤竹,竹子如月骨风筋般清瘦。
原本种下的竹笋如今已高耸入云,先生的手迹依旧清晰可见。
他在龙帝身边化为飞仙,他的玉棺孤独寂静,只有寒烟缭绕。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深的自然景观和一位隐逸之士的生活状态。开篇“东吴南垂楚北际,中央不合大如砺”两句,勾勒出一个地理环境,似乎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一个山谷之中,这里的“中央”可能指的是山谷的中心,而“大如砺”则形象地描绘了这个地方的地貌特征。接下来,“百滩千嶂自一川,清空不是人间世”写出了山川连绵、层峦叠嶂的壮丽景色,以及这种环境给人带来的超脱尘世的感觉。

“玉山先生携老禅,把茅结庵开小轩。”这里的“玉山先生”可能是诗中主人公,也许是一位隐逸之士或者道士,他与年迈的禅师一同,在山间修建了一个简陋的小屋。下句“身前身后来醉眠,一醉不醒三千年”则描写了这样的生活让人感到心旷神怡,甚至愿意沉浸在这种状态中,不愿醒来,时间对于他们来说仿佛已失去了意义。

“先生杖屦半宇宙,每到此轩去还又。”这两句表达了主人公对这个地方的喜爱,他手持拐杖,在广阔的世界间漫步,每当来到这里,都会再次驻足。接下来的“为怜雪立孤竹君,月骨风筋如许瘦”则是对一位隐者或高洁之士的描写,他可能在寒冷的季节里,站在孤独的竹林中,其形态如同月光下的骨骼一样单薄。

“向来种笋今排天,先生手痕故依然。”这两句写的是主人公曾经种植过的竹子,如今已长成,排列在天际,而他的手痕仍旧留存,显示出他与自然之间深厚的情感。

最后,“骑龙帝旁为飞仙,玉棺寂寞空寒烟。”这两句则是对主人公的一种超脱人世的描写,他似乎已经达到了与神通的境界,可以骑乘着龙,与天地间的飞仙为伍,而他的坟墓之处,只剩下了寂静和飘渺的寒烟,表明他已经超越了凡尘。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隐逸生活的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合一的生存状态,是一篇充满诗意和哲思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