篱脚稻花香绕梦,云梢桂树色分金
出处:《游寂照院》
宋 · 李新
万个当时几席深,想摇寒碧邃阴阴。
青山甚富犹藏石,焦尾曾收更爱琴。
篱脚稻花香绕梦,云梢桂树色分金。
他年寂子如更变,佛法从来不离心。
青山甚富犹藏石,焦尾曾收更爱琴。
篱脚稻花香绕梦,云梢桂树色分金。
他年寂子如更变,佛法从来不离心。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席深:深厚的回忆。寒碧邃阴阴:寒冷的碧波,幽深阴暗。
篱脚稻花香:篱笆下的稻花香气。
云梢桂树色分金:云梢上的桂花金黄色如同分隔的黄金。
寂子:指诗人自己,有孤独之意。
佛法:佛教教义。
从来不离心:永远与内心相连。
翻译
那过去的岁月里,有多少深深的回忆,仿佛要摇动寒冷的碧波,让阴暗更加幽深。青山虽然富饶,却依然隐藏着石头,那断裂的琴尾,我更珍爱的是琴音。
篱笆边稻花的香气萦绕在梦境中,云梢上桂花的金黄色彩分外明亮。
未来如果我有所改变,但佛法始终不离我的心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归于自然的意境,诗人在万籁深处,感受着山林之美,怀抱着琴瑟,享受着清幽的生活。篱笆间稻花香气扑鼻,与桂树金黄色的果实交织出一幅生动的图画。
"万个当时几席深"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深处的向往和沉浸,"想摇寒碧邃阴阴"则表现了一种清幽而又不失深邃的情感体验。"青山甚富犹藏石"说明了山中之富饶,不仅是视觉上的美,还蕴含着未被发现的宝贵财富,"焦尾曾收更爱琴"则透露出诗人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和珍视。
"篱脚稻花香绕梦"描写了自然界中生长的稻花散发出的香气,它不仅扑鼻而且似乎能带来梦境般的体验。"云梢桂树色分金"则是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摹,桂树在云雾缭绕中呈现出金色的光泽。
最后两句"他年寂子如更变,佛法从来不离心"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变迁和精神追求的态度。这里的“寂子”通常指的是一种静谧无为的状态,“佛法从来不离心”则意味着诗人内心深处对佛教智慧的坚守。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境界的向往。这种意境既富有生机,又不失深远,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主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