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须臾残照下雷峰,送客松关第几重全文

须臾残照下雷峰,送客松关第几重

明 · 徐熥
浮玉山中曾把臂,风景依稀如隔世。
常叹空门无定踪,此生何处求真谛。
秋风一棹过钱塘,闻说吾师在上方。
扶杖入山急相访,灵隐寺中松隐堂。
方鞋破衲出相见,怪我年来华发变。
相逢不作世间言,指点前山云几片。
半榻跏趺双树边,笑谈隐隐生云烟。
论交共结三生约,出世同参一指禅。
新诗别后多如此,总是禅机非绮语。
胜地何须论虎溪,高风不用推支许。
须臾残照下雷峰,送客松关第几重
悠悠此别何时遇,愁听云堂薄暮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徐熥在灵隐寺寻访耶溪上人的经历与感受。诗中充满了对友情、禅学和自然美景的赞美。

首句“浮玉山中曾把臂”,诗人回忆起与耶溪上人在浮玉山中相会的情景,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接着,“风景依稀如隔世”一句,诗人感叹时光流逝,眼前的风景虽美,却仿佛置身于另一个时空,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

“常叹空门无定踪,此生何处求真谛”两句,诗人表达了对人生意义的深思,认为在佛教的空门中寻求真理的道路并不确定,表达了对生命本质的探索和思考。

“秋风一棹过钱塘,闻说吾师在上方”描绘了诗人乘船经过钱塘江,听说耶溪上人就在上方,心中充满了期待和兴奋。接下来,“扶杖入山急相访,灵隐寺中松隐堂”则展现了诗人急切地进入山中,直奔灵隐寺寻找耶溪上人的场景。

“方鞋破衲出相见,怪我年来华发变”写出了耶溪上人与诗人的见面情景,上人穿着朴素,见到诗人时惊讶于诗人的白发,体现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情感和对彼此变化的感慨。

“相逢不作世间言,指点前山云几片”表现了两人在交谈中超越了世俗,以自然景象为话题,体现了他们对禅学的理解和追求。

“半榻跏趺双树边,笑谈隐隐生云烟”描绘了两人在寺庙中的对话场景,通过“笑谈”和“云烟”等意象,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充满禅意的氛围。

“论交共结三生约,出世同参一指禅”表达了诗人与耶溪上人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共同追求出世、参悟禅理的决心。

“新诗别后多如此,总是禅机非绮语”表明了诗人认为与耶溪上人的交往如同新诗一般,充满了禅机,而非华丽的辞藻。

“胜地何须论虎溪,高风不用推支许”通过引用佛教故事,进一步强调了两人所处环境的美好和高尚的道德风尚。

“须臾残照下雷峰,送客松关第几重”描绘了日落时分,诗人与耶溪上人分别的情景,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待。

最后,“悠悠此别何时遇,愁听云堂薄暮钟”表达了诗人对与耶溪上人再次相遇的期盼,以及对离别的不舍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通过对与耶溪上人相聚、分别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禅学和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同时也反映了明代文人对生活哲理的思考和追求。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