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不管蛟龙睡,独对西风把钓竿
出处:《过姚秋江钓矶》
宋 · 陈允平
莎草离离碧树闲,祇疑曾是子陵滩。
槿花篱落虫声碎,芦叶汀洲雁阵寒。
江上浪平潮正熟,渡头人去月初残。
夜深不管蛟龙睡,独对西风把钓竿。
槿花篱落虫声碎,芦叶汀洲雁阵寒。
江上浪平潮正熟,渡头人去月初残。
夜深不管蛟龙睡,独对西风把钓竿。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莎草: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常见于水边。祇疑:只怀疑,仿佛。
子陵滩:历史上的地名,相传为东汉隐士严光(字子陵)垂钓之处。
槿花:一种落叶灌木,夏秋开花,常见篱笆装饰。
虫声碎:形容虫鸣声细小而繁多。
雁阵寒:大雁成群结队,给人寒冷的感觉。
江上:指河流水面。
潮正熟:潮水涨得最饱满的时候。
渡头:河边的码头。
蛟龙:古代神话中的水怪,这里可能象征着强大的力量或危险。
独对:独自面对。
西风:秋季的风,也象征着岁月更迭。
翻译
茂盛的莎草和悠闲的绿树,仿佛是子陵滩的旧景。槿花篱笆边虫鸣声细碎,芦苇丛中的雁群带来阵阵寒意。
江面上波浪平静潮水正涨,渡口处人已散去,只剩月影斑驳。
深夜里不顾蛟龙是否安眠,独自面对西风垂钓竿。
鉴赏
这首宋诗《过姚秋江钓矶》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秋日垂钓图。首句“莎草离离碧树闲”,以莎草丛生和碧绿的树木营造出一种闲适的环境,暗示了钓者选择的僻静之地。次句“祇疑曾是子陵滩”借用了东汉隐士严光(字子陵)的典故,表达诗人对这里可能曾是隐士垂钓之地的遐想。
第三句“槿花篱落虫声碎”,通过篱笆边的槿花和细碎的虫鸣,增添了秋日傍晚的生动与宁静,展现了自然的和谐之美。第四句“芦叶汀洲雁阵寒”,则描绘了芦苇丛中雁群南飞的景象,带出一丝凉意,暗示季节的转换。
第五、六句“江上浪平潮正熟,渡头人去月初残”进一步描绘了江面的平静和月色的朦胧,以及渡口无人的寂寥,烘托出钓者的孤独与专注。最后一句“夜深不管蛟龙睡,独对西风把钓竿”,以深夜、蛟龙和西风为背景,形象地刻画出钓者在寒夜里坚守钓鱼,不畏孤独,展现出坚韧的人格魅力。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江钓矶的景色,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钓鱼生活的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