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文幸际休明世,奉诏犹须牧守臣
出处:《又上监察御史》
宋 · 王圭
一札兴贤圣化新,观光上国已彬彬。
右文幸际休明世,奉诏犹须牧守臣。
鹈鴂不为芳草计,鹪鹩似畏罻罗人。
轺车到处天恩遍,祗有儒林欠得春。
右文幸际休明世,奉诏犹须牧守臣。
鹈鴂不为芳草计,鹪鹩似畏罻罗人。
轺车到处天恩遍,祗有儒林欠得春。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札:书信。兴贤圣化:倡导贤良圣明的风气。
观光:游历。
上国:京城。
彬彬:文雅的样子。
右文:崇尚文化教育。
幸际:有幸遇到。
休明世:太平盛世。
奉诏:接受诏令。
牧守臣:地方官员。
鹈鴂:鸟名,比喻不识时务者。
芳草:比喻贤才。
罻罗人:设网捕捉的人,比喻权势者。
轺车:古代轻便的小车,常指使者所乘。
天恩:皇上的恩典。
儒林:文人学者群体。
欠得春:缺乏春天般的温暖。
翻译
一封书信寄予贤圣的新风尚,游历京城已显现出文雅之风。在和平昌盛的时代,有幸接受诏令,但仍需地方官员尽职尽责。
鹈鹕不会为花草忧虑,鹪鹩却似乎畏惧捕鸟的网罗。
无论轺车驶过何处,皇上的恩泽普降,唯独文人学士缺少春天般的关怀。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圭的作品,题为《又上监察御史》。从内容来看,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官场生活,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状态的向往以及个人的无奈情感。
"一札兴贤圣化新,观光上国已彬彬。" 这两句是说,一纸圣旨便能激励贤才,圣化之风已经普及整个国家,显示出一种理想的政治状态和文化氛围。“彬彬”形容事物美好而有序,反映了诗人对现实政治生活中理想状态的追求。
"右文幸际休明世,奉诏犹须牧守臣。" 这两句表达的是,在和平安宁的时代里,文学之士也需要接受圣旨,去治理国家。这说明即使在太平盛世,也仍旧需要有才能的人来管理国事。
"鹈鴂不为芳草计,鹪鹩似畏罻罗人。" 这两句是说,小鸟不为香甜的草木所动摇,大概是因为它们害怕网罗之灾。这两句借用自然景象隐喻官场中的险恶,不仅指出小人物对权力和陷阱的畏惧,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政治生态的深刻理解。
"轺车到处天恩遍,祗有儒林欠得春。" 这两句是说,无论轺车走到哪里,都能感受到上天的恩泽,只是在士林中,才真正体会到了春天的美好。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知识分子群体特有的审美和情怀,以及他们对于时节变迁的敏锐感知。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展现了诗人对政治生态、个人境遇以及士大夫阶层命运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