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前百尺树,倒挂枯藤枝
出处:《题匡山石室》
元末明初 · 刘永之
精庐极萧爽,乃在匡山涯。
鲜飙泛林木,旭日生岩扉。
樵梧隔烟小,钟声出林迟。
阶前百尺树,倒挂枯藤枝。
中有避喧者,禅诵清四时。
挽萝结幽佩,纫叶为秋衣。
静谈远公传,东林迹已微。
怡然契玄理,令我坐忘归。
鲜飙泛林木,旭日生岩扉。
樵梧隔烟小,钟声出林迟。
阶前百尺树,倒挂枯藤枝。
中有避喧者,禅诵清四时。
挽萝结幽佩,纫叶为秋衣。
静谈远公传,东林迹已微。
怡然契玄理,令我坐忘归。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匡山石室的宁静与祥和,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中清晨的清新与静谧。首句“精庐极萧爽,乃在匡山涯”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精庐在山涯处显得格外清幽。接着,“鲜飙泛林木,旭日生岩扉”描绘了晨风轻拂林木,朝阳从山石间升起的景象,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樵梧隔烟小,钟声出林迟”则通过远处的烟雾与钟声,进一步渲染了山中的宁静氛围。而“阶前百尺树,倒挂枯藤枝”则以树木与藤蔓的自然生长,展现了山林的原始与生命力。
后半部分“中有避喧者,禅诵清四时”点出了山中有人在此修行,通过“静谈远公传,东林迹已微”表达了对古代高僧的敬仰之情。最后“怡然契玄理,令我坐忘归”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生活的向往与共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匡山石室环境的细腻描绘,以及对隐居修行生活的赞美,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与精神世界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