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能侧两耳,听公登要津
出处:《送林懿成解兵掾》
宋 · 郑刚中
公喻如龙媒,秋游身有神。
暂此地上行,气压凡马群。
我喻如麋鹿,野性不受驯。
逼迫到城市,迩迩常畏人。
自知两相悬,无以追后尘。
故其拜典谒,旷废不及频。
时于清夜梦,论议容相亲。
公今瓜过期,行色催车轮。
穷达稍异趣,细欢复何辰。
悔不忘鄙陋,日为门下宾。
周旋奉诲语,药此伤败身。
追念已无及,扳缘宁有因。
但能侧两耳,听公登要津。
上固知倪宽,俗吏徒云云。
暂此地上行,气压凡马群。
我喻如麋鹿,野性不受驯。
逼迫到城市,迩迩常畏人。
自知两相悬,无以追后尘。
故其拜典谒,旷废不及频。
时于清夜梦,论议容相亲。
公今瓜过期,行色催车轮。
穷达稍异趣,细欢复何辰。
悔不忘鄙陋,日为门下宾。
周旋奉诲语,药此伤败身。
追念已无及,扳缘宁有因。
但能侧两耳,听公登要津。
上固知倪宽,俗吏徒云云。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公:您。喻:比喻。
龙媒:龙的使者。
秋游:秋季出行。
身有神:自带神韵。
地上行:这片土地上。
凡马群:平凡的马群。
我喻:我比喻。
麋鹿:麋鹿。
不受驯:难以驾驭。
逼迫:被迫。
城市:城市。
迩迩:近处。
畏人:畏惧人。
两相悬:差距大。
追后尘:追赶步伐。
拜典谒:正式场合拜见。
旷废:疏于。
不及频:不频繁。
清夜梦:清冷夜晚的梦。
论议:交谈。
瓜过期:任期已过。
行色:行踪。
催车轮:催促启程。
穷达:困厄与显达。
细欢:短暂的欢乐。
何辰:何时再续。
鄙陋:自己的卑微。
门下宾:门下之宾。
周旋:围绕。
奉诲语:教诲。
伤败身:疗愈创伤。
追念:追忆。
扳缘:攀附。
宁有因:又从何而来。
侧两耳:侧耳倾听。
要津:重要位置。
倪宽:历史上的贤臣。
云云:空谈。
翻译
您就像龙的使者,秋天出行自带神韵。暂时在这片土地上漫步,气息压倒所有平凡的马群。
我比喻为麋鹿,野性难驯难以驾驭。
被逼迫进入城市,近处的人常让我畏惧。
深知我们之间差距大,无法追赶您的步伐。
因此在正式场合拜见您,我疏于频繁的拜访。
有时在清冷夜晚的梦中,我们还能亲密交谈。
如今您的任期已过,行色匆匆催促车轮启程。
困厄与显达各有乐趣,短暂的欢乐何时再续?
我后悔未能忘记自己的卑微,每日都愿做您的门下之宾。
围绕在您身边聆听教诲,用这些话语疗愈我的创伤。
追忆过往已来不及,攀附您的机会又从何而来?
只能侧耳倾听,期待您在重要位置上扬帆起航。
上天本就了解您像倪宽一样,世俗官员只会空谈。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郑刚中所作的《送林懿成解兵掾》,通过对友人林懿成的描绘,表达了对他的赞美和对分别的感慨。首句“公喻如龙媒”,将林懿成比作传递重要信息的龙之使者,显示出他的才华和地位。接着,“秋游身有神”形容他如秋季出游的神灵,充满活力和超凡气质。
诗人自比为“我喻如麋鹿”,表达自己不愿受拘束的野性,暗示在世俗环境中感到不适。然而,他意识到与林懿成之间的差距,感叹“自知两相悬,无以追后尘”,表示无法像对方那样频繁地参与社交活动。尽管如此,他们仍能在梦中交流思想,保持亲近。
诗中提到林懿成即将离开,暗示着仕途的变化,“公今瓜过期,行色催车轮”形象地描绘了他离别的匆忙。诗人感慨“穷达稍异趣,细欢复何辰”,表达了对朋友升迁后可能改变的生活方式和相聚机会的担忧。
最后,诗人表示希望能从林懿成那里得到教诲,即使无法面对面,也会倾听他的智慧。“追念已无及,扳缘宁有因”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关系的期待。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赞赏,又有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人生道路的深沉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