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物几时开郁结,云霓何处望迢遥
出处:《春日苦旱且热》
清末近现代初 · 吴妍因
众绿终年未见雕,春来原野转枯焦。
曾无小雨如酥润,但有骄阳似火烧。
民物几时开郁结,云霓何处望迢遥。
也知畏日终须坠,可奈和风不即调。
曾无小雨如酥润,但有骄阳似火烧。
民物几时开郁结,云霓何处望迢遥。
也知畏日终须坠,可奈和风不即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里干旱与酷热的景象,通过对比春日应有的生机与现实的荒凉,表达了对自然现象的深刻反思与对未来的期待。
首联“众绿终年未见雕,春来原野转枯焦”以“众绿”与“枯焦”的鲜明对比,展现了春日本应充满生机的原野如今却一片荒芜的景象。这里的“雕”字,通常指雕饰或雕琢,此处暗喻春日应有的繁茂与生机被破坏,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环境的恶化。
颔联“曾无小雨如酥润,但有骄阳似火烧”进一步描绘了干旱的严重程度。没有及时的小雨滋润大地,只有烈日如同火焰般炙烤着万物,生动地刻画出干旱带来的酷热与缺水的严峻局面。
颈联“民物几时开郁结,云霓何处望迢遥”表达了对解救干旱的渴望与期盼。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和万物都渴望得到解脱,期盼着云霓带来雨水的希望,但这种希望似乎遥不可及,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无奈与忧虑。
尾联“也知畏日终须坠,可奈和风不即调”则揭示了对自然规律的理解与对当前状况的无奈。虽然知道炎热终将消逝,但和风迟迟不来调和气候,表达了对改变现状的渴望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日苦旱且热景象的细腻描绘,不仅反映了自然环境的变化,也蕴含了对社会现实的隐喻,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和谐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