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初哀狂童袭故事,文告不来方振怒全文

初哀狂童袭故事,文告不来方振怒

出处:《平齐行二首 其一
唐 · 刘禹锡
胡尘昔起蓟北门,河南地属平卢军。
貂裘代马绕东岳,峄阳孤桐削为角。
地形十二虏意骄,恩泽含容历四朝。
鲁人皆解带弓箭,齐人不复闻箫韶。
今朝天子圣神武,手握玄符平九土。
初哀狂童袭故事,文告不来方振怒
去秋诏下诛东平,官军四合犹婴城。
春来群乌噪且惊,气如坏山堕其庭。
牙门大将有刘生,夜半射落欃枪星。
帐中虏血流满地,门外三军舞连臂。
驿骑函首过黄河,城中无贼天气和。
朝廷侍郎来慰抚,耕夫满野行人歌。

注释

胡尘:战争尘埃。
昔:从前。
蓟北门:古代边关。
河南:黄河以南地区。
平卢军:古代军事势力。
貂裘:贵重皮衣。
东岳:泰山。
峄阳孤桐:峄山的名贵桐木。
削:削制。
角:号角。
地形:地势。
虏:敌人。
骄:骄傲。
鲁人:鲁地的人。
齐人:齐地的人。
箫韶:古代音乐。
天子:皇帝。
玄符:神秘的符节。
九土:天下。
狂童:指幼主。
袭故事:效仿旧例。
文告:诏书。
东平:地名。
官军:朝廷军队。
婴城:环绕城池。
群乌:乌鸦。
噪:喧闹。
气:气息。
坏山:崩塌的山。
牙门:军营大门。
刘生:英勇将领。
欃枪星:古人认为象征不祥的星。
虏血:敌人的血。
连臂:手挽着手。
驿骑:驿站快马。
函首:送信人带着首级。
黄河:中国北部大河。
朝廷侍郎:朝廷官员。
慰抚:安抚。
耕夫:农民。
行人:路人。

翻译

昔日战尘起于蓟北门,河南之地归平卢军管辖。
貂皮大衣骏马绕东岳,峄山孤桐削成号角声。
十二地势让敌心骄纵,皇恩浩荡历经四朝更迭。
鲁人皆佩剑持弓,齐人不再听那箫韶乐。
今日天子威武圣明,手握符节平定天下。
起初忧虑孩童袭旧事,诏书未至已激怒万分。
去年秋天诏令诛杀东平,官军围城敌人仍坚守。
春天乌鸦喧嚣又惊惧,气息如山崩塌入庭院。
大将军刘生英勇无比,深夜射落敌星钦差星。
帐内敌血遍地,帐外三军欢庆连臂舞。
快马使者过黄河,城内安宁天气晴和。
朝廷侍郎前来安抚,农夫田野行人歌唱庆祝。

鉴赏

此诗描绘了唐朝时期,北方边疆的战争景象和后来的和平恢复。通过对地理环境、历史变迁以及军事行动的细腻描写,诗人展现了自己对于过去战乱与现在太平盛世的深刻感悟。

"胡尘昔起蓟北门,河南地属平卢军"两句,勾勒出边疆地区的历史变迁,从胡人的侵扰到河南归于平卢军的治理,可见时代的更替与战乱的痕迹。

"貂裘代马绕东岳,峄阳孤桐削为角"中的"貂裘"象征着北方民族的装束,而"峄阳孤桐"则给人以萧瑟凄清之感,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边塞的荒凉与战争的残酷。

"地形十二虏意骄,恩泽含容历四朝"一句中,“十二虏”可能指的是古代某些部族或地区,而“恩泽含容历四朝”则显示出对历史长河中皇恩广被的赞美之情。

接下来的几句通过对鲁、齐两地人民生活状态的描绘,反映了战乱与和平的对比。"今朝天子圣神武,手握玄符平九土"则直接颂扬了唐朝皇帝的英明与国力。

诗人在“初哀狂童袭故事,文告不来方振怒”中表达了对于过去战乱的哀叹和对当前政策的肯定。随后几句描述了战争的结束以及官方对东平地区的诛伐行动,反映出国家对边疆地区的严格控制。

"春来群乌噪且惊,气如坏山堕其庭"描绘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战斗,战后的废墟与死伤,以及自然界的动荡不安。紧接着“牙门大将有刘生,夜半射落欃枪星”则显示了战争中的英勇人物和奇迹般的胜利。

"帐中虏血流满地,门外三军舞连臂"一句,通过对鲜血与舞动手臂的描写,展现了战后的激烈场景。随后几句则转向了战争结束后的和平景象,驿骑传递信息,城中无敌,天气晴朗,以及朝廷官员来访慰问民众,表现出一个从战乱到和平的完整过程。

最后“耕夫满野行人歌”一句,则是对恢复正常生活的农人和游子们高声歌唱的美好描绘,象征着战争后的重建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