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我惊造物巧如此,刻画琐细供人须全文

我惊造物巧如此,刻画琐细供人须

出处:《欧阳公所蓄石屏
宋 · 苏辙
石中枯木双扶疏,粲然脉理通肌肤。
剖开左右两相属,细看不见毫发殊。
老樗剥落但存骨,病松憔悴空留须。
丘陵迤逦山麓近,云烟澹䨴风雨馀。
我惊造物巧如此,刻画琐细供人须
公家此类尚非一,客至不识空嗟吁。
案头紫云抱明月,床上寒木翻饥乌。
赋形简易神自足,鄙弃笔墨嗟勤劬。
天工此意与人竞,杂出变怪惊群愚。
世间浅拙无与敌,比拟赖有公新书。

拼音版原文

shízhōngshuāngshūcànránmàitōng

pōukāizuǒyòuliǎngxiāngshǔkànjiànháoshū

lǎochūbāoluòdàncúnbìngsōngqiáocuìkōngliú

qiūlíngshānjìnyúnyāndànъfēng

jīngzàoqiǎohuàsuǒgòngrén

gōngjiālèishàngfēizhìshíkōngjiē

àntóuyúnbàomíngyuèchuángshànghánfān

xíngjiǎnshénjiēqín

tiāngōngrénjìngchūbiànguàijīngqún

shìjiānqiǎnzhuōlàiyǒugōngxīnshū

注释

枯木:干枯的树木。
脉理:树木的纹理。
剥落:脱落。
憔悴:形容病弱或疲倦的样子。
丘陵:小山。
云烟:云雾。
赋形:赋予形状。
鄙弃:轻视,抛弃。
天工:自然的工艺。
比拟:比较,比喻。

翻译

石头中的枯木枝干稀疏,纹理清晰如血脉贯穿其表皮。
剖开来看,左右相连,细微之处难以察觉差别。
老椿树皮已剥落,只剩骨架;病松疲惫,仅余松须。
丘陵连绵,接近山脚,云雾缭绕,风雨过后景色宁静。
我惊叹造物主的手艺如此巧妙,细致入微供人欣赏。
官府收藏的这类艺术品并非少数,客人来了也未必能全部识得,只能感叹。
案头的紫檀木仿佛抱着明亮的月亮,床上的寒木上乌鸦觅食,景象凄凉。
这些艺术品形态简洁,神韵自足,创作者却摒弃繁复,感叹创作艰辛。
大自然的匠心独运与人的智慧竞赛,创造出千奇百怪的作品,令众人惊讶。
世间平庸之作无法与之抗衡,唯有公的新作能与之相比拟。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对好友欧阳修所收藏的一块石屏的赞叹之作。诗人首先描绘了石屏上的奇特景象,石中枯木纹理清晰,犹如肌肤血脉,左右相连却又细致入微,令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他接着以老樗和病松为喻,形象地展现了石屏上树木的形态,即使剥落憔悴,仍保留着独特的韵味。

诗中提到的丘陵山麓和云烟雨后的景色,增添了石屏的自然气息,使得整个画面更具生动性。诗人对欧阳公收藏此类艺术品表示赞赏,感叹其眼光独到,而寻常人可能无法识别其价值,只能发出感叹。

苏辙还提到了案头的紫云明月和床上的寒木,暗示石屏虽朴素无华,却自有其深沉的内涵和艺术魅力。他认为石屏的造型简洁,却神韵十足,无需过多修饰,这正是天工与人力的完美结合。最后,他以世间浅薄之物无法与之相比,表达了对欧阳公新作的极高评价。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感悟,赞美了石屏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揭示了作者对于艺术创作和收藏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