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游冠盖多如云,佩章绾绶何纷纷
不学寰中一竖儒,宁为世上奇男子。
同游冠盖多如云,佩章绾绶何纷纷。
东序诗书崇四术,汝南节义宗三君。
问君拂衣何太早,知君有亲今已老。
乡梦不离青浦云,归心只在方山道。
城南柳花吹客衣,车骖祖饯生光辉。
共倾浊酒江上别,独携明月山中归。
归来乡井宛如昨,耕石饮泉贫亦乐。
闭户从教水鸟啼,垂帷不省山花落。
达节非关学隐沦,至人舒卷道为邻。
君看古来霄汉上,多是寻常畎亩人。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林鸿所作,名为《赠曾钢》。诗中以慷慨激昂的语调,赞美了友人曾钢的高洁品质与超凡脱俗的人格魅力。
首句“二十读书通大义”,描绘了曾钢年轻时勤奋好学,通过广泛阅读,深刻理解了人生的大道理。接着,“三十结交江海士”则展现了他年届而立之时,广交天下贤士,志同道合的朋友遍布各地的情景。这两句通过时间的推移,展现了曾钢从求学至交友的成长过程。
“不学寰中一竖儒,宁为世上奇男子”一句,表达了对传统儒家学说的反思,强调了个性与独立精神的重要性,宁愿成为与众不同的杰出人物,也不愿成为墨守成规的书呆子。这种思想在当时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珍贵。
接下来的几句“同游冠盖多如云,佩章绾绶何纷纷”,描绘了曾钢与众多显赫人物交往的场景,但诗人并未因此而迷失自我,反而更加凸显了他追求真我、不随波逐流的高尚情操。
“东序诗书崇四术,汝南节义宗三君”两句,进一步赞扬了曾钢对传统文化的尊崇和对道德节义的坚守,将他比作古代推崇诗书、崇尚节义的先贤。
“问君拂衣何太早,知君有亲今已老”则表达了对曾钢早年离家出走的不解与关切,同时也体现了对友情与家庭责任的重视。
“乡梦不离青浦云,归心只在方山道”两句,描绘了曾钢虽身处远方,但心中始终牵挂着家乡与亲人,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家庭的深厚情感。
“城南柳花吹客衣,车骖祖饯生光辉”描绘了送别时的场景,柳花飘落,为离别增添了几分凄美,而亲友的送行则让这一时刻充满了温暖与光辉。
“共倾浊酒江上别,独携明月山中归”则展示了离别后的景象,诗人与友人在江边饮酒话别,而曾钢则独自携着明月,踏上归途,象征着友情的深厚与离别的无奈。
最后,“归来乡井宛如昨,耕石饮泉贫亦乐”表现了曾钢回归故里后的生活状态,即使生活清贫,但他依然感到满足与快乐,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淡泊与对自然的热爱。
“闭户从教水鸟啼,垂帷不省山花落”则进一步描绘了曾钢隐居生活的情景,他选择与自然和谐共处,享受着宁静与自由。
“达节非关学隐沦,至人舒卷道为邻”表达了对曾钢人格的赞美,认为他的行为并非出于逃避世俗,而是出于对道的追求与实践,与至人相契。
“君看古来霄汉上,多是寻常畎亩人”则以历史为证,指出那些在天空中闪耀的人物,往往来自平凡的田间地头,强调了平凡之中孕育伟大,朴素之中蕴含深邃的道理。
整首诗通过对曾钢个人经历与性格的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以及对友情、家庭、自然与道的深刻理解与追求,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理想人格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