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害与六失,极之以四弊
出处:《戚元敬》
清末近现代初 · 郑孝胥
南塘守蓟门,上书论边事。
七害与六失,极之以四弊。
所言诚晓畅,执政可其议。
筑台二千里,财用亦已费。
号令既严明,器械犹犀利。
不恃彼不来,恃我实有备。
在镇十六年,虏骑莫敢至。
当时遣大臣,三岁一阅视。
督抚不掣肘,诸将受节制。
乌虖谁之功,江陵方在位。
七害与六失,极之以四弊。
所言诚晓畅,执政可其议。
筑台二千里,财用亦已费。
号令既严明,器械犹犀利。
不恃彼不来,恃我实有备。
在镇十六年,虏骑莫敢至。
当时遣大臣,三岁一阅视。
督抚不掣肘,诸将受节制。
乌虖谁之功,江陵方在位。
鉴赏
这首诗是清朝末年的郑孝胥所作,题为《戚元敬》。诗中赞扬了南塘守将戚元敬在蓟门戍边时的才能和策略。他提出了针对边境问题的七害六失四弊之策,见解清晰,得到了执政者的认可。尽管大规模的军事建设耗费了大量财力,但边防设施坚固,号令严明,武器犀利。戚元敬依靠充足的准备而非敌人的不来,成功抵御了十六年无虏骑侵犯。朝廷对此高度重视,每三年派遣大臣巡查一次,确保督抚和将领的职责明确。诗的结尾提到,戚元敬的成就归功于当时在位的江陵官员。
这首诗通过叙事和议论,展现了戚元敬的戍边功绩和朝廷的明智决策,体现了对边防稳固和国家安宁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