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人此书欲在眼,扁舟一宿亦随身
出处:《题琳老所携二苏书帖》
宋 · 毛滂
道人此书欲在眼,扁舟一宿亦随身。
霁月光风开玉轴,千年彷佛见斯人。
霁月光风开玉轴,千年彷佛见斯人。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道人:指道士,可能是一位修行者或学者。书:书籍。
欲:想要。
在眼:随时在眼前。
扁舟:小船。
一宿:一夜。
亦:也。
随身:随身携带。
霁月:雨后初晴的月亮。
光风:明亮的风,形容天气晴朗。
开玉轴:打开珍贵的书卷。
千年:极言时间久远。
彷佛:仿佛,好像。
斯人:此人,这里指书中的作者或内容涉及的人物。
翻译
道士希望这本书能随时陪伴在眼前即使在一叶扁舟过夜,它也随身携带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文学家、书法家毛滂的作品,名为《题琳老所携二苏书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古人字迹的珍视和向往之情。
“道人此书欲在眼”,诗人表明自己希望能够长久地将这部书籍保留在自己的视线内,显示出他对书中的知识或文字艺术的珍爱。
“扁舟一宿亦随身”,即使是简陋的小船停泊一夜,这本书也会和诗人随行,体现了对书的珍贵与不离不弃的情感。
“霁月光风开玉轴”,这里的“霁月”指的是雨后初晴的月亮,“光风”则形容清新的气候。“玉轴”比喻古人手泽留下的墨迹。这句诗通过优美的自然景象来描绘书中文字的韵味和艺术价值,似乎这些墨迹在清朗的月夜之下被打开,是一幅动人的图画。
“千年彷佛见斯人”,诗人感慨地表达了自己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的心情。这里的“彷佛”意味着历经沧桑,长久以来。“斯人”指的是书的作者或是与之有共鸣的人。这句诗体现了诗人对于古人智慧和艺术的崇敬,以及自己与这些古人的精神沟通。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古人墨迹的赞美,抒发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向往之情,同时也展现了毛滂本人的书法造诣和文学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