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生灵涂炭帝兴怜,揽辔公应愿著鞭全文

生灵涂炭帝兴怜,揽辔公应愿著鞭

宋 · 曹勋
生灵涂炭帝兴怜,揽辔公应愿著鞭
禹贡山川仍旧贯,汉时户口失残编。
交征夷夏疑非古,积弊公私不记年。
且乞韩州风信好,二君归计托楼船。

注释

生灵:百姓。
涂炭:困苦不堪。
帝兴:帝王兴起。
怜:怜悯。
揽辔:执鞭驾车,比喻担当重任。
著鞭:激励自己前进。
禹贡:大禹划分九州的制度。
仍旧贯:依然遵循原有的规划。
户口:人口记录。
失残编:缺失或残破。
交征:交错征税。
夷夏:指不同民族。
疑非古:怀疑不合古代常规。
积弊:长期积累的问题。
公私:公家和个人。
不记年:无法计算。
韩州:地名,具体未给出。
风信好:风平浪静的好天气。
楼船:大船,古代用于长途航行。

翻译

百姓困苦如同涂炭,帝王兴起时心怀怜悯,您应该愿意振作,挥鞭前行。
山河依旧遵循大禹的规划,汉代人口记录却已残缺不全。
交错征税于夷夏之间让人疑惑是否合乎古制,长久以来公私弊端累积难以计数。
暂且祈求韩州风平浪静,两位贤君归乡的计划就寄托在船只之上。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曹勋所作的《送郑吏部出使二首(其二)》。诗中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切,以及对郑吏部出使的期许。首句“生灵涂炭帝兴怜”描绘了百姓困苦的情景,显示出皇帝对民生疾苦的同情。次句“揽辔公应愿著鞭”则寄寓了对郑吏部出使时能够积极有为,励精图治的期望。

“禹贡山川仍旧贯”引用大禹治水的典故,暗示郑吏部应遵循前人的治国原则,保持地理疆域的稳定。“汉时户口失残编”则指出历史上的户籍管理存在问题,希望郑吏部能改进这一弊端。

“交征夷夏疑非古”反映了对外政策的复杂性,诗人希望郑吏部在处理民族关系时能回归传统智慧。“积弊公私不记年”进一步强调了长期积累的问题,需要改革和革新。

最后两句“且乞韩州风信好,二君归计托楼船”表达了对郑吏部出使顺利的祝愿,希望他在韩州(今韩国境内)能收到好消息,并期待他凯旋归来。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又有对出使者的鼓励与期待,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对人才的赞赏。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