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来清血断征衣,碧发丹颜日夕非
出处:《答赵滋主簿》
宋 · 晁补之
我昔寻幽径山上,曾傍苕溪弄菱桨。
南临天目指掌间,隔岭如闻笑言响。
年来清血断征衣,碧发丹颜日夕非。
便欲相期煮白石,与君晚入烟霞飞。
南临天目指掌间,隔岭如闻笑言响。
年来清血断征衣,碧发丹颜日夕非。
便欲相期煮白石,与君晚入烟霞飞。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我:诗人自己。昔:过去。
寻:寻找。
幽径:隐秘小路。
山上:山中。
傍:靠近。
苕溪:河流名。
弄:摆弄。
菱桨:用菱叶制成的船桨。
南临:面向南方。
天目:地名,指天目山。
指掌间:形容距离近。
隔岭:隔着山岭。
笑言响:笑声回荡。
年来:近年来。
清血:征战后的鲜血。
断:停止。
征衣:征战时穿的衣物。
碧发丹颜:黑发红颜,形容青春容貌。
日夕非:不再如昔日般年轻。
相期:约定。
煮白石:指修炼仙术或食用传说中的白石药。
晚入:傍晚时分进入。
烟霞:云雾和彩霞,象征仙境。
飞:飘逸、融入。
翻译
我曾经在山中寻找幽深的小路,曾在苕溪边划着菱叶作舟。站在南边的天目山下,仿佛一切都在我的手掌之间,隔着山岭也能听到笑声回荡。
近年来,征战的鲜血洗净了战袍,我的黑发和红颜已不再如昔。
我渴望能与你共煮白石仙药,一起在傍晚时分融入那梦幻般的烟霞之中。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的《答赵滋主簿》。诗人回忆了过去在山中寻幽探胜的经历,沿着苕溪划船,感觉天目山近在咫尺,仿佛能听到友人笑声。然而时过境迁,如今诗人感到青春不再,征战的痕迹已消逝,只能期待与朋友共煮白石,一起在烟霞中度过晚年。整首诗情感深沉,流露出对时光流逝和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