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之雾,可以隐斑
出处:《戒诗》
明 · 王世贞
行逢宋人,狂且见妍。
虽有夷施,为谁朱颜。
南山之雾,可以隐斑。
埋照韬光,其乐闲闲。
浮云自逝,大化长还。
畏垒祀我,贤人之间。
虽有夷施,为谁朱颜。
南山之雾,可以隐斑。
埋照韬光,其乐闲闲。
浮云自逝,大化长还。
畏垒祀我,贤人之间。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所作的《戒诗》其一。诗人以遇见狂放而貌美的宋人起笔,暗示了对世俗浮华的批判。他指出,尽管宋人外貌出众,但若内心空虚,其美丽犹如南山之雾,只能短暂遮掩瑕疵。诗人倡导的是深藏不露、韬光养晦的生活态度,认为这种低调的快乐更为闲适自在。
接着,诗人借用自然现象“浮云自逝,大化长还”,寓意人生的无常和宇宙的永恒,强调个人应顺应自然法则,不必过于执着于表面的赞誉。最后,诗人以“畏垒祀我,贤人之间”收尾,表达了自己希望在贤人行列中保持谦逊,不被世俗的名利所累,体现了诗人高尚的人格追求和道德境界。
整首诗语言简洁,寓言深刻,展现出王世贞对于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和对超脱世俗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