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密密疏疏淅淅,听遍不胜愁全文

密密疏疏淅淅,听遍不胜愁

出处:《水调歌头十二首
清 · 蒋士铨
梦醒箬篷底,一点一声秋。
密密疏疏淅淅,听遍不胜愁
数朵湿山如黛,两岸芦花似雪,白了旅人头。
谁识绣衣客,转忆绿苹州。
是僧楼,是罗帐,是扁舟。
触惹平生心事,仕宦苦沈浮。
忽见鱼生床下,又听蛙鸣灶底,难得唤晴鸠。
檐溜洒空下,多半作浮沤。

鉴赏

这首《水调歌头》(其八)由清代诗人蒋士铨所作,描绘了一幅深秋夜晚的静谧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首句“梦醒箬篷底,一点一声秋”以梦醒后所处的环境为背景,暗示着诗人从梦境中惊醒,感受到秋夜的凉意,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接下来,“密密疏疏淅淅,听遍不胜愁”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寂静与诗人内心的愁绪,通过描述雨点或风声的密集与稀疏,以及听遍这些声音后的无尽忧愁,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数朵湿山如黛,两岸芦花似雪,白了旅人头”三句,将画面转向自然景观,湿漉漉的山峦如同黛色的画笔,两岸的芦花在月光下犹如皑皑白雪,而旅人的白发在这样的背景下显得格外醒目,不仅描绘了自然之美,也暗含了岁月无情、人生易老的主题。

“谁识绣衣客,转忆绿苹州”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或许是在回忆某个特定的地方或经历,流露出一种淡淡的遗憾和向往。

“是僧楼,是罗帐,是扁舟”三句,通过“僧楼”、“罗帐”、“扁舟”的意象,分别象征着宁静、私密和自由,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向往与思考。

“触惹平生心事,仕宦苦沈浮”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生涯的艰辛与挫折的感慨,以及对内心纷扰的反思。

“忽见鱼生床下,又听蛙鸣灶底,难得唤晴鸠”则以小动物的活动为线索,进一步深化了对生活琐碎细节的关注,以及对自然界的微妙感受,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平静生活的渴望。

最后,“檐溜洒空下,多半作浮沤”以雨水滴落屋檐,最终化为虚无的比喻,象征着人生的短暂与无常,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整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时间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感悟,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