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赖拈出,一见不再见
出处:《和苏长公南华寺韵》
明 · 王世贞
身自祖戒来,未识祖戒面。
偶然赖拈出,一见不再见。
紫马白玉堂,所得等露电。
鲸海人鲊滩,厥药始瞑眩。
悔不先师禅,荡荡一白练。
濡首六欲尘,惊心九重谴。
云胡岭外归,绮语纷如霰。
但使能所空,何烦焚笔研。
偶然赖拈出,一见不再见。
紫马白玉堂,所得等露电。
鲸海人鲊滩,厥药始瞑眩。
悔不先师禅,荡荡一白练。
濡首六欲尘,惊心九重谴。
云胡岭外归,绮语纷如霰。
但使能所空,何烦焚笔研。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创作的《和苏长公南华寺韵》。诗中以深邃的哲理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佛法以及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
首句“身自祖戒来,未识祖戒面”,诗人以自身经历为起点,表达了对佛法的探索与追求,但又感到了佛法的深奥难解。接着,“偶然赖拈出,一见不再见”则描绘了在偶然间获得佛法真谛的瞬间,那种难以言喻的珍贵与不可复得的感觉。
“紫马白玉堂,所得等露电”运用了形象的比喻,将佛法的领悟比作短暂而珍贵的露珠,强调了佛法之于人生的独特价值。随后,“鲸海人鲊滩,厥药始瞑眩”通过描绘大海中的险境,暗示了人生旅途的艰难与佛法的引导作用,如同药物使人清醒,指引着心灵的方向。
“悔不先师禅,荡荡一白练”表达了诗人对未能早些修行佛法的遗憾,同时也赞美了佛法如同洁白的丝带,引领着人们走向光明。接下来,“濡首六欲尘,惊心九重谴”则揭示了世俗欲望对心灵的污染与束缚,以及佛法对于解脱这些束缚的重要性。
最后,“云胡岭外归,绮语纷如霰”描述了诗人从山岭之外归来,内心充满了复杂的情感,而“但使能所空,何烦焚笔研”则表达了诗人认为只要能够达到心灵的空灵状态,无需过多的文字表达,一切自然流露。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佛法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我与宇宙关系的独到见解,语言精炼,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