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行何所喜,两脚有馀力
是行迫王事,所过飞鸟疾。
路傍四五祖,不得着脚历。
朝来所干集,我愿容自适。
冲寒走海会,啸吟遂终日。
眷言三祖山,经从阻良觌。
僧果知我意,饭仆济行色。
崎岖五十里,入山及未昃。
山头残雪在,青瑶点微白。
殷勤承老禅,倾盖同莫逆。
为言住此山,予宝始今日。
欲以扶我衰,不鄙昔轻策。
扪萝助探讨,蹑石共登陟。
群峰耸遥翠,一水涨深碧。
行行何所喜,两脚有馀力。
归来饱香积,清淡更过昔。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观山:登山。不惮:不怕。
远:远路。
癖:爱好。
老增剧:越发深沉。
迫:紧迫。
王事:公事。
飞鸟疾:鸟儿飞得快。
僧果:如果。
知我意:理解我的心意。
饭仆:准备食物给仆人。
济行色:帮助上路。
未昃:太阳还未西下。
残雪:残留的雪。
青瑶:青色的玉石。
倾盖:交谈甚欢。
莫逆:旧友重逢。
予宝始今日:我今天成为他的客人。
昔轻策:过去的简朴生活。
扪萝:手握藤蔓。
探讨:探索。
蹑石:踏石。
登陟:攀登。
群峰:远处的山峰。
深碧:碧波荡漾。
行行:行走。
两脚有馀力:双脚仍有余力。
饱香积:享用丰富的斋饭。
清淡更过昔:清心寡欲胜过以往。
翻译
看山不怕路远,我的癖好越发深沉。这次出行因公事紧迫,所经之处鸟儿飞得快。
路边有四五座佛塔,却无法一一停留。
早晨的行程忙碌,我只求能自我放松。
冒着严寒去海边聚会,整天都在吟咏歌唱。
怀念三祖山,但道路受阻未能相见。
僧人若真理解我的心意,就让仆人准备充足的食物上路。
山路崎岖五十里,直到太阳还未西下。
山顶还留有残雪,青色的玉石点缀着微微的白色。
我热切地拜见老禅师,交谈甚欢如同旧友重逢。
他说他住在山上,今天我才成为他的客人。
他想借此帮我恢复体力,不再轻视我过去的简朴生活。
我们手握藤蔓探索,踏石攀登。
远处的山峰高耸,一条溪流碧波荡漾。
行走中并无厌倦,双脚仍有余力。
归来后享用丰富的斋饭,清心寡欲胜过以往。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山探幽的过程,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寻求心灵宁静的愿望。开篇“观山不惮远,有癖老增剧”表现出诗人对山的仰望与向往,似乎随着年岁增长,对山的喜爱也愈发浓烈。
“是行迫王事,所过飞鸟疾”一句,通过描写路途中的急促场景,反衬出诗人内心的不平静和对远方山境的向往。接下来的“路傍四五祖,不得着脚历”则透露出行走中难以停留的迫切感。
“朝来所干集,我愿容自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融入其中的渴望。紧接着,“冲寒走海会,啸吟遂终日”则展示了一种不畏严寒、乐在自然中的超然态度。
“眷言三祖山,经从阻良觌”中的“三祖山”可能是诗人心中向往的圣地,而“僧果知我意,饭仆济行色”则描绘了一位懂得诗人心意的僧侣,与诗人的默契和对自然景观的共同欣赏。
“崎岖五十里,入山及未昃。山头残雪在,青瑶点微白”这几句生动地描绘了山路的曲折和山顶的雪景,显示出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细腻观察。
“殷勤承老禅,倾盖同莫逆”一句,通过对老禅师的恭敬和对其教诲的接受,表现了诗人在精神层面上的追求。“为言住此山,予宝始今日”则明确表达了诗人想要定居于此山之中的愿望。
“欲以扶我衰,不鄙昔轻策”一句中,“扶我衰”可能指的是希望通过修行来支持自己的衰老,而“不鄙昔轻策”则是对过去轻率行为的反思与警醒。
接下来的“扪萝助探讨,蹑石共登陟。群峰耸遥翠,一水涨深碧”几句,描绘了诗人攀岩探幽、与自然同行的情景,同时也表现出对山林的热爱和对生命力的赞美。
最后,“行行何所喜,两脚有馀力。归来饱香积,清淡更过昔”则是诗人在经历了山中探幽后,对生活的感悟和满足,以及对内心世界更加清明的体验。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之美的描绘,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寄托的心灵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