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籍堆左右,弃置任儿童
出处:《车螯》
宋 · 王安石
海于天地间,万物无不容。
车螯亦其一,埋没沙水中。
独取常苦易,卫生乏明聪。
机缄谁使然,含蓄略相同。
坐欲肠胃得,要令汤火攻。
置之先生盘,啖客为一空。
蛮夏怪四坐,不论壳之功。
狼籍堆左右,弃置任儿童。
何当强收拾,持问大医工。
车螯亦其一,埋没沙水中。
独取常苦易,卫生乏明聪。
机缄谁使然,含蓄略相同。
坐欲肠胃得,要令汤火攻。
置之先生盘,啖客为一空。
蛮夏怪四坐,不论壳之功。
狼籍堆左右,弃置任儿童。
何当强收拾,持问大医工。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海:大海。天地间:天地之间。
车螯:一种贝类海鲜。
埋没:隐藏, 沉没。
苦易:辛苦容易获取。
卫生:保健。
明聪:明智和聪明。
机缄:秘密或机关。
肠胃:消化系统。
汤火:热水和烈火。
先生:古代对老师的尊称。
啖客:招待客人。
蛮夏:指非中原地区的人。
壳之功:车螯的作用。
狼籍:散乱不堪。
儿童:小孩。
大医工:高明的医生。
翻译
大海包容天地,世间万物无所不包。车螯也是其中之一,沉没在沙海之中。
独自选取它常常辛苦,保健之道却缺乏明智和聪明。
这是谁安排的机关,深藏的道理大致相似。
坐着想让肠胃受益,需要用热水和烈火来烹煮。
把它放在先生的餐盘中,只为客人一扫而空。
异族人对满桌菜肴感到惊奇,不关心车螯的贡献。
残羹剩菜散落四周,任由孩子们随意玩耍。
何时能强行整理,拿去请教高明的大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待物宽容的态度,以及对自然万物不加区分的包容之心。开篇“海于天地间,万物无不容”即表达了一种宏大的气象和胸襟,强调了万物皆可容纳的思想。紧接着,“车螯亦其一,埋没沙水中”则通过对车螯(一种小昆虫)的描述,进一步说明了这种包容心态,即便是最微小的事物也不例外。
诗中的“独取常苦易,卫生乏明聪”表达的是对待人接物要持平常之心,不因事物的大小或重要性而有所选择。后续几句“机缄谁使然,含蓄略相同”则是在说这些包容万物的心态并非外界强加,而是出自内心深处的一种自然流露。
接下来的“坐欲肠胃得,要令汤火攻。置之先生盘,啖客为一空”描述了诗人在享受美食时的愉悦心情,以及对待食物的随性态度,不是出于刻意安排,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流露。
最后几句“蛮夏怪四坐,不论壳之功。狼籍堆左右,弃置任儿童”则描绘了一个场景:在一桌宴席上,各种食物摆放无序,无论是珍奇异味还是平常菜肴,都被随意地放在盘中,而小孩子们也能自由取食。这不仅展示了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也反映出一种社会风尚。
“何当强收拾,持问大医工”则是在询问何时能够结束这种无序的宴席,并且寻求专业人士来整理这场混乱。
总体来说,这首诗展现了作者对待万物包容、随性生活态度以及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通过对自然界与日常生活细节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顺应自然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