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蕉冒檐舒,栖禽团竹聚
出处:《同友园初秋夜坐》
清 · 黄钺
庭蕉冒檐舒,栖禽团竹聚。
秋气集萧斋,空濛散飞雨。
飒至衣乍凉,洒地点可数。
幽人居比邻,修夜杖频拄。
桦烛代凉蟾,山茶敌醇醹。
孤赏寡所欢,长言易为苦。
露葵实已繁,寒瓜藤欲㼌。
候虫不为秋,空阶何独语。
秋气集萧斋,空濛散飞雨。
飒至衣乍凉,洒地点可数。
幽人居比邻,修夜杖频拄。
桦烛代凉蟾,山茶敌醇醹。
孤赏寡所欢,长言易为苦。
露葵实已繁,寒瓜藤欲㼌。
候虫不为秋,空阶何独语。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黄钺的《同友园初秋夜坐》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寂寥的初秋夜晚画面。首句“庭蕉冒檐舒”,以蕉叶在檐下舒展,形象地展现了初秋时节庭院的生机与宁静。接着,“栖禽团竹聚”写鸟儿聚集在竹丛中,增添了静谧的氛围。
“秋气集萧斋,空濛散飞雨”两句,通过秋气的凝聚和细雨的飘落,渲染出一种清冷而湿润的气息,暗示了季节的转换。接下来,“飒至衣乍凉,洒地点可数”进一步描绘了微风带来的凉意,以及雨点落地的声音,显得格外清晰。
诗人身处幽居,夜晚常常倚杖独行,“幽人居比邻,修夜杖频拄”表达了孤独但又享受这份静谧的生活。他以桦烛照明,代替明亮的月光,山茶的醇香则成为心灵的慰藉。然而,“孤赏寡所欢,长言易为苦”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感叹无人共享此刻的赏心乐事。
最后,“露葵实已繁,寒瓜藤欲缠”描绘了植物的生长,暗示时光流转,而“候虫不为秋,空阶何独语”以虫鸣反衬出诗人的孤独,它们似乎并不因秋的到来而停止鸣叫,更突显了诗人的寂寥心境。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初秋夜晚的景色,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孤独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