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犹有知礼士,后世还同问俗人
出处:《燕城读史 其一》
宋 · 罗公升
主父变服强公叔,魏武迁都违众臣。
战国犹有知礼士,后世还同问俗人。
战国犹有知礼士,后世还同问俗人。
注释
主父:指战国时期魏国的主父偃,他通过伪装来达到目的。公叔:可能是公叔痤,魏国的权臣。
违众臣:违背大多数官员的意见。
犹有:仍然存在。
知礼士:懂得礼仪的贤士。
后世:后代。
问俗人:询问世俗之人,指缺乏深度理解的人。
翻译
主父假装改变身份以胜过公叔,魏武帝迁移首都违背了大部分官员的意愿。战国时期尚存知礼之士,后世之人却如同询问习俗之人一般无知。
鉴赏
这首诗以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主父变服强公叔"和"魏武迁都违众臣"两个典故,展现了战国时期人物的决策与争议。"主父"暗指赵国的主父偃,他通过改变服饰来影响公叔痤,体现了权谋之术;"魏武"则指曹操,他的迁都之举违背了当时多数人的意见,显示了其独断专行。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历史人物智谋与勇气的肯定,同时也暗示了后世对于历史事件的不同理解和评价,反映出知礼士与世俗观念的对比。
诗中的"战国犹有知礼士"一句,强调了那个时代仍有坚守礼仪原则的人存在,而"后世还同问俗人"则揭示了随着时间推移,后人对历史的解读可能受到世俗偏见的影响。整体上,这首诗寓言性强,富有深意,是对历史与人性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