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今重问人间世,多少流光付駃騠
出处:《苏台秋兴和汪茗生同年四首 其二》
清末民国初 · 曹家达
苍莽吴山看不齐,子胥江口更凄迷。
宫花往日都如梦,水草经年又化泥。
废市浪传仙鹤舞,荒台剩有夜乌啼。
于今重问人间世,多少流光付駃騠。
宫花往日都如梦,水草经年又化泥。
废市浪传仙鹤舞,荒台剩有夜乌啼。
于今重问人间世,多少流光付駃騠。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苏州古城的沧桑变迁与历史的深沉感。首联“苍莽吴山看不齐,子胥江口更凄迷”,以苍茫的吴山和凄迷的子胥江口开篇,营造出一种历史的厚重与哀愁氛围。吴山的连绵不绝与子胥江口的凄迷景象,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幽静,也暗含了历史人物伍子胥的悲凉故事,引人深思。
颔联“宫花往日都如梦,水草经年又化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历史的虚幻与时间的无情。昔日繁华的宫殿之花,如今仿佛只是梦境中的幻影;而江边的水草,经过一年又一年的岁月洗礼,最终化为泥土。这两句通过对比昔日的辉煌与今日的衰败,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
颈联“废市浪传仙鹤舞,荒台剩有夜乌啼”则将目光转向了苏州的另一处历史遗迹。废墟中或许曾有仙鹤翩翩起舞的传说,但如今只剩下荒台上夜间的乌鸦啼叫,这既是对过去美好事物的追忆,也是对现实荒凉景象的描绘。仙鹤与乌鸦的对比,象征着从繁华到荒凉的转变,以及历史变迁中的无奈与悲哀。
尾联“于今重问人间世,多少流光付駃騠”则以一个问句收尾,表达了诗人对于当今世界的疑问与思考。在经历了历史的沧桑巨变后,面对现代社会的快速变迁,诗人不禁发问:有多少过往的时光被匆匆流逝,又有多少珍贵的记忆被遗忘?这一问,既是对个人记忆的反思,也是对整个社会变迁的深刻洞察,体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人生价值的追问。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苏州古城的描写,巧妙地融入了历史的深度与个人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过往与现实、繁华与衰败、记忆与遗忘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