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松无数护吟楼,一派涛声枕上幽
出处:《小住杨山人栖隐处题壁六首》
清 · 林占梅
长松无数护吟楼,一派涛声枕上幽。
读罢「黄庭经」一卷,横琴再鼓「碧天秋」。
读罢「黄庭经」一卷,横琴再鼓「碧天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小住于杨山人栖隐之处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交融。
首句“长松无数护吟楼”,以“长松”象征着自然界的守护者,它们围绕着诗人的居所,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庄严的氛围。这里的“吟楼”不仅指居住之所,也暗含了诗人在此进行创作和思考的空间,长松的守护仿佛为诗人的灵感提供了庇护。
次句“一派涛声枕上幽”,将听觉与视觉相结合,通过“涛声”这一意象,不仅描绘了水边或海边的景象,更暗示了一种内心的平静与超脱。这涛声在诗人的枕边响起,既是外界自然之声的体现,也是内心世界与外界自然相融合的象征,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充满生机的意境。
后两句“读罢‘黄庭经’一卷,横琴再鼓‘碧天秋’”,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精神状态。首先,“黄庭经”是中国古代道家经典之一,常被用于修身养性、寻求心灵慰藉。诗人读完一卷之后,表明他正在进行精神上的自我提升与反思。接着,“横琴再鼓‘碧天秋’”,则展现了诗人通过音乐来表达情感与心境的过程。这里,“碧天秋”可能寓意着广阔的天空与秋天的景色,象征着诗人的心境开阔、情感深沉。通过弹奏琴曲,诗人不仅抒发了自己的情感,也与自然、与宇宙产生了深层次的共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描写和富有哲理的内省过程,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