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翰殊不及,蓬荜却空还
出处:《依韵和陈秘校见寄》
宋 · 梅尧臣
郁郁东堂桂,常期接袂攀。
羽翰殊不及,蓬荜却空还。
江水几经岁,鉴中无壮颜。
音尘能见问,谁道隔云山。
羽翰殊不及,蓬荜却空还。
江水几经岁,鉴中无壮颜。
音尘能见问,谁道隔云山。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郁郁:繁茂的样子。东堂:庭院东边的堂屋。
期:期待。
袂:衣袖。
羽翰:书信或礼物。
蓬荜:简陋的房屋。
空还:空自退回。
鉴:镜子。
壮颜:年轻的容貌。
音尘:信息或消息。
见问:询问或通信。
隔云山:被山川阻隔。
翻译
繁茂的东堂桂树,我常常期待着与你携手攀折。你的书信和礼物都无法比拟,只能空自退回我的简陋居所。
岁月如江水流逝,镜中的我已经不再年轻。
虽然难以相见,但如果有消息传来,谁能说我们被山川阻隔呢?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依韵和陈秘校见寄》,描绘了诗人对友人陈秘校的思念之情。首句“郁郁东堂桂”以繁茂的桂花象征友人的高洁品格,暗示了对方在东堂的雅致生活。次句“常期接袂攀”表达了诗人期待与友人相聚的愿望。
然而,现实却是“羽翰殊不及”,意指书信往来不能常常如愿,自己无法亲身前往拜访,只能空自返回蓬荜(简陋的居所)。接下来,“江水几经岁,鉴中无壮颜”通过江水的流逝和镜子中的衰老容颜,表达了岁月的流转和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最后两句“音尘能见问,谁道隔云山”传达出诗人虽然相隔遥远,但仍然渴望听到友人的消息,询问近况,表达了深深的友情和对远方友人的牵挂。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细节,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远方友人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