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中央亦有丝,有丝两头系全文

中央亦有丝,有丝两头系

出处:《今别离
清 · 黄遵宪
朝寄平安语,暮寄相思字。
驰书迅已极,云是君所寄。
既非君手书,又无君默记。
虽署花字名,知谁钳缗尾?寻常并坐语,未遽悉心事。
况经三四译,岂能达人意。
只有班班墨,颇似临行泪。
门前两行树,离离到天际。
中央亦有丝,有丝两头系
如何君寄书,断续不时至?每日百须臾,书到时有几?一息不相闻,使我容颜悴。
安得如电光,一闪至君旁。

鉴赏

这首诗《今别离(其二)》由晚清诗人黄遵宪创作,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与担忧。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将情感表达得细腻而深刻。

首句“朝寄平安语,暮寄相思字”描绘了诗人频繁地给远方的朋友传递消息,既有日常的问候,也有深深的思念之情。接着,“驰书迅已极,云是君所寄”则表达了对书信速度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对朋友书信的期待与珍惜。

然而,当诗人发现寄出的书信并非亲笔书写,且无法确认是否为朋友所寄时,内心的疑惑与不安油然而生。“虽署花字名,知谁钳缗尾?”中的“花字名”可能指的是信封上的签名或标记,而“钳缗尾”则可能是指信封的封口,这里表达了对信件来源不确定性的担忧。

接下来,“寻常并坐语,未遽悉心事”表明了即使面对面交谈,也未必能完全理解对方的心意,更何况是通过书信传达的情感。诗人在“况经三四译,岂能达人意”中进一步强调了语言与情感传递的困难,即使是经过多次翻译,也无法准确传达内心的真实感受。

“只有班班墨,颇似临行泪”一句,以墨迹的斑驳来比喻书信中蕴含的泪水,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与关怀。最后,“门前两行树,离离到天际”描绘了一幅辽阔的景象,象征着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思念如同那延伸至天际的树木,无尽而深远。

“如何君寄书,断续不时至?”表达了诗人对书信送达时间不确定性的焦虑,以及对朋友的深深牵挂。而“每日百须臾,书到时有几?”则进一步强调了等待书信的漫长与煎熬。

“一息不相闻,使我容颜悴”表现了诗人因长时间未收到朋友的回信而产生的身心疲惫与憔悴。最后,“安得如电光,一闪至君旁”表达了诗人渴望瞬间就能与朋友相见的愿望,体现了深厚的情感与强烈的思念。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深切思念与担忧,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对于通信不便的无奈与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