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佛法元来盛,湖海诗僧到处雄
出处:《走笔送吴僧庆间游明越》
宋末元初 · 方回
挑包前日过垂虹,明旦乘潮向浙东。
两袖虎丘山上月,一竿渔浦渡头风。
乾坤佛法元来盛,湖海诗僧到处雄。
而立妙龄广长舌,肯参八十紫阳翁。
两袖虎丘山上月,一竿渔浦渡头风。
乾坤佛法元来盛,湖海诗僧到处雄。
而立妙龄广长舌,肯参八十紫阳翁。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挑包:指旅行或出行时携带的包裹。垂虹:古代地名,位于今浙江嘉兴。
明旦:明天早晨。
浙东:指浙江东部地区。
两袖:形容空手,也可象征胸怀宽广。
虎丘山:苏州著名景点。
一竿:一根,表示简单朴素。
渔浦渡头:江边的渡口。
乾坤:天地,泛指宇宙。
佛法:佛教教义。
湖海诗僧:在湖海间游历的诗人僧侣。
到处雄:才华出众,到处受人尊敬。
而立:指三十岁。
妙龄:美好的青春年华。
广长舌:形容能言善辩。
紫阳翁:紫阳真人,这里可能指的是道教人物,也可能指有学问的老者。
翻译
挑包的前一天我经过垂虹桥,明天早晨我要乘着潮水去浙东。两袖中仿佛携带着虎丘山上的月色,一竿竹竿上挂着渔浦渡口的风声。
天地间佛法自古以来就兴盛,湖海之间的诗僧们才华横溢。
正值三十岁的妙龄,拥有广博的智慧和口才,我愿意向八十多岁的紫阳翁求教。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诗人方回所作,名为《走笔送吴僧庆间游明越》。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送别之作,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佛法的崇敬。
“挑包前日过垂虹,明旦乘潮向浙东。” 这两句描写了吴僧庆行程的壮观场景,"挑包"指的是携带简单的行囊,"垂虹"则是形容道路蜿蜒如虹,接下来"乘潮向浙东"展示了僧人顺应自然、随波逐流的旅途状态。
“两袖虎丘山上月,一竿渔浦渡头风。” 这两句诗笔触转至夜晚,"两袖"隐含僧人的简朴与超然,"一竿"则是写出了行者在渔浦渡口独自对抗自然之风的孤独与坚韧。
“乾坤佛法元来盛,湖海诗僧到处雄。” 这两句表达了对佛法的崇敬和赞美,同时也突显出诗僧的才华横溢,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展现其文学才能和佛法修为。
“而立妙龄广长舌,肯参八十紫阳翁。” 最后两句则是对吴僧庆的赞誉,"妙龄"指的是年轻时便显露出的非凡才华,"广长舌"形容其辩才无碍,而"肯参八十紫阳翁"则表明即使面对高寿且学问渊博的 purple Yang 老者(紫阳翁),吴僧庆也能够与之交流。
整首诗通过动人的景物描写和深情的友人赞誉,展现了诗人在送别时的情感波动,以及他对于佛法和文学的崇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