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知可喜,何者是簪裳
出处:《书楼夏晚》
宋 · 李觏
地僻无他管,楼危有剩凉。
远流通越派,残日共秦光。
鸟道顽云黑,人家病叶黄。
高情梦箕颍,閒景画潇湘。
山药香多桂,渔歌浊少商。
太平知可喜,何者是簪裳。
远流通越派,残日共秦光。
鸟道顽云黑,人家病叶黄。
高情梦箕颍,閒景画潇湘。
山药香多桂,渔歌浊少商。
太平知可喜,何者是簪裳。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地僻:偏远。他管:他人管辖。
楼危:高楼险峻。
剩凉:残留的清凉。
流通:汇流。
越派:越地的水系。
残日:夕阳。
秦光:秦地的阳光。
鸟道:山路。
顽云:浓密的乌云。
人家:村落。
病叶:枯黄的树叶。
梦箕颍:梦想着箕山颖水的生活。
箕颍:古代隐士的象征。
潇湘:泛指江南地区。
山药:薯蓣。
香多:香气浓郁。
桂:桂花。
渔歌:渔民的歌谣。
浊少商:声音浑浊少有华丽。
太平:太平盛世。
簪裳:古代官员的服饰。
翻译
这里偏僻无人管,楼阁高耸存余凉。远方的水流汇入越地,夕阳与秦地的光芒共享。
鸟道上乌云密布,人家屋檐黄叶飘零。
高尚的情怀梦想着箕山颖水,闲适的景色描绘出潇湘画卷。
山中薯蓣香气四溢,渔歌却浑浊少商音。
太平盛世值得欢喜,但何人能穿上官袍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幽静而略带忧伤的书房之景。开篇“地僻无他管,楼危有剩凉”透露出一种远离尘世、独立于高楼之中的情境,楼虽有些许颓废,但仍能感受到一丝清凉,给人以宁静的氛围。
“远流通越派,残日共秦光”则是说远方的河流与古代越地的水系相连,夕阳余晖与历史悠久的秦地共享,这两句通过对空间和时间的描绘,增添了诗中的深远意境。
“鸟道顽云黑,人家病叶黄”中,鸟儿在乌云密布的天空中啁啾而鸣,而人们的住宅则被枯黄的树叶所覆盖,这两句生动地描绘出自然界与人类居住环境的萧瑟景象。
“高情梦箕颍,閒景画潇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以及他在这种幽静环境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和艺术创作的心境。箕颍可能指的是古代的一种高贵或理想化的人格象征,而潇湘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美丽之地,常用来比喻理想国度。
“山药香多桂,渔歌浊少商”两句中,“山药”指的是生长在山间的草本植物,其香气与桂树相比不减分毫;而“渔歌”是渔人(打鱼的人)的歌谣,由于水质浑浊,所以歌声也不再清澈。这些意象增添了一种野趣和生活之美。
最后,“太平知可喜,何者是簪裳”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太平盛世的向往,以及对身着华丽衣饰的人物的疑问,这里的“簪裳”可能指的是仕女或文人的装扮,也可能隐喻着某种社会地位或身份的象征。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构建,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