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寻遐怪极,则知耳目惊
此山具鸾鹤,往来尽仙灵。
瑶草正翕赩,玉树信葱青。
绛气下萦薄,白云上杳冥。
中坐瞰蜿虹,俯伏视流星。
不寻遐怪极,则知耳目惊。
日落长沙渚,曾阴万里生。
藉兰素多意,临风默含情。
方学松柏隐,羞逐市井名。
幸承光诵末,伏思托后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登上香炉峰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仙境和自然美景的向往。开篇即提及“广成爱神鼎”、“淮南好丹经”,显示出诗人对于道家修炼和养生之术的兴趣与追求。
接着,“此山具鸾鹤,往来尽仙灵”一句,通过形象地描绘了山中有仙鸟游走,传递出一种超凡脱俗、神秘莫测的意境。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对仙界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瑶草正翕赩,玉树信葱青”两句,通过对山中瑶草和玉树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和赞美。这里的“翕赩”与“葱青”,都是形容植物色彩鲜明、生机勃勃的词汇。
“绛气下萦薄,白云上杳冥”则是对山中奇异景象的描绘,“绛气”、“白云”都给人以飘渺不定的感觉,同时也映射出诗人的心境与意志,似乎在追求一种超脱尘世的精神自由。
“中坐瞰蜿虹,俯伏视流星”两句,通过对诗人观赏自然奇景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豁达。这里,“蜿虹”指彩虹,而“流星”则是夜空中划过的一闪而逝之光,这些都是自然界中的壮丽景象。
“不寻遐怪极,則知耳目惊”一句,说明诗人对眼前所见的震撼和惊叹,从中也可看出诗人的情感是如何被这非凡的美景所触动。
接下来的“日落长沙渚,曾阴万里生”两句,则描绘了日落时分的壮观景色,以及云烟变化无常的情况。这里,“长沙渚”指的是广阔的河岸,而“万里生”则是说远方的云雾似乎在不经意间生成。
“藉兰素多意,临风默含情”两句,通过对兰花和风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流露。这里,“藉兰”指的是用兰花铺成的地面,而“素多意”则是说兰花清香而不显山水之美;“临风默含情”则是形容诗人在风中沉思,似乎有许多话想说却又难以言表。
最后,“方学松柏隐,羞逐市井名。幸承光诵末,伏思托后旌。”几句,则表现了诗人的修养理念和对未来某种希望的寄托。在这里,“方学”指的是刚开始学习或追求什么,而“松柏隐”则是比喻长寿和坚韧不拔;“羞逐市井名”表明诗人对于世俗功名的淡泊态度;“幸承光诵末,伏思托后旌”则是说诗人希望能得到某种精神或文化遗产的传承,并将自己的思想寄托于未来。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对于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个人修养和精神追求的深沉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