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去几程天欲近,春来十日水初生
出处:《被召将京师留别亲友》
明 · 高启
长送游人作远行,今朝还自别乡城。
北山恐起移文诮,东观惭叨论议名。
路去几程天欲近,春来十日水初生。
只愁使者频催发,不尽江头话别情。
北山恐起移文诮,东观惭叨论议名。
路去几程天欲近,春来十日水初生。
只愁使者频催发,不尽江头话别情。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高启的《被召将京师留别亲友》表达了诗人即将离开家乡前往京城任职时的复杂心情。首句“长送游人作远行”,描绘了诗人长久以来送别他人的场景,此刻却轮到自己踏上远行之路,倍感离愁。次句“今朝还自别乡城”直接点出离别的现实,言辞中流露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北山恐起移文诮,东观惭叨论议名”两句,诗人担心自己的离去会引起故乡北山文士们的批评(“移文诮”源自典故,指非议),同时对自己在京师获得的议论之名感到惭愧,暗示了他对学术声誉的谦虚和对家乡学风的尊重。
“路去几程天欲近,春来十日水初生”通过写景,寓言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变化,表达出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眼前春景的留恋。最后,“只愁使者频催发,不尽江头话别情”直抒胸臆,表达了对频繁催促出发的使者以及与亲友依依惜别的无尽情感。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既展现了诗人离别之际的矛盾心理,又流露出对故乡和友情的深深怀念,具有较高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