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亦欲赋归与,便约临流结茅屋
出处:《寄祝舜俞》
宋 · 李正民
彭泽县令五斗米,陶潜轻之辞百里。
蜀道崄崎九折坂,王阳畏之能自免。
君今行事古人同,要作闲官兴非浅。
胡为穷腊远羁游,路指太末干贤侯。
风霜皴肤雪扑面,舟几折橹车摧辀。
归来赠我双鲤鱼,尺素中藏一幅书。
具言劳苦自悔责,乃知世事非良图。
苕溪春回波泛绿,况有淲田可耕斸。
我今亦欲赋归与,便约临流结茅屋。
蜀道崄崎九折坂,王阳畏之能自免。
君今行事古人同,要作闲官兴非浅。
胡为穷腊远羁游,路指太末干贤侯。
风霜皴肤雪扑面,舟几折橹车摧辀。
归来赠我双鲤鱼,尺素中藏一幅书。
具言劳苦自悔责,乃知世事非良图。
苕溪春回波泛绿,况有淲田可耕斸。
我今亦欲赋归与,便约临流结茅屋。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李正民所作,名为《寄祝舜俞》。诗中通过对比古代官员彭泽县令陶潜和蜀道王阳的故事,表达了对友人祝舜俞远行的关切与理解。诗中描绘了祝舜俞旅途中的艰辛与劳苦,同时也展现了他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诗的开头提到陶潜因不满彭泽县令的微薄俸禄而辞官,以及王阳面对蜀道险峻九折坂时的谨慎,以此来引出对祝舜俞行事风格的赞赏。接着描述了祝舜俞在严寒中长途跋涉的情景,舟车颠簸,形象地表现了旅途的艰难。然而,即便如此,祝舜俞依然选择远行,其决心与毅力令人敬佩。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祝舜俞归来的场景,他不仅带回了珍贵的礼物——双鲤鱼,还附上了一封信,信中表达了对旅途劳苦的自省与悔责,暗示了对现实世界的失望。这封信让诗人意识到,世事并非如表面看起来那样美好,充满了不易与挑战。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也渴望归隐的心愿,并希望与祝舜俞一同在苕溪畔建造茅屋,过上与世无争的生活。整首诗情感真挚,既体现了对友人的关怀,也反映了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