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其知根荄之物则,而推以芟葛藤之蒙阒
出处:《张文忠至都帖赞》
宋 · 岳珂
无尽之学,出入孔释。
故其笔法倜傥斜直,于跌宕中时入绳墨。
亦犹即绍圣以侮元祐之正,用大观以反崇宁之谲。
凡是心之所蕴,已毕寓于声画。
虽曰自盖,断犹可识。
使其知根荄之物则,而推以芟葛藤之蒙阒。
如是帖者,亦可以为传世之名迹矣。
故其笔法倜傥斜直,于跌宕中时入绳墨。
亦犹即绍圣以侮元祐之正,用大观以反崇宁之谲。
凡是心之所蕴,已毕寓于声画。
虽曰自盖,断犹可识。
使其知根荄之物则,而推以芟葛藤之蒙阒。
如是帖者,亦可以为传世之名迹矣。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无尽之学:无穷的知识。孔释:孔子和佛教。
笔法倜傥斜直:书法风格独特。
跌宕:起伏不定。
绳墨:规矩。
绍圣:历史时期。
侮元祐之正:嘲笑正统。
大观:另一历史时期。
反崇宁之谲:反驳诡计。
心之所蕴:内心所想。
声画:书画。
自盖:自我掩盖。
断犹可识:痕迹仍可见。
根荄之物则:事物本质法则。
芟葛藤之蒙阒:去除迷惑。
帖者:这样的作品。
传世之名迹:流传的艺术珍品。
翻译
无穷无尽的知识,穿梭于孔子和佛教的教义之间。因此他的书法风格独特,既有斜直变化,又在跌宕起伏中保持规矩。
就像绍圣年间嘲笑元祐时期的正统,又借助大观年间的艺术来反驳崇宁时期的诡计。
所有内心所想,都融入了书画之中。
虽然看似自我掩盖,但痕迹仍然清晰可见。
如果能理解事物的本质法则,并以此去除繁杂的迷惑。
这样的作品,也能成为流传后世的艺术珍品。
鉴赏
这首诗是对张文忠至都帖的赞誉和评析。诗人岳珂以书法艺术作比,指出张文忠的笔法独特,既有孔孟儒学的深沉内涵,又融入了佛教与道教的洒脱风格,行笔跌宕却又不失规矩。他将这种艺术手法比喻为在绍圣时期挑战元祐正统,又在大观年间反转崇宁时期的复杂策略,意在强调作品中蕴含的个人情感和思想深度。
岳珂认为,尽管张文忠试图隐藏自己的艺术个性,但其作品中的独特风格仍然清晰可见。如果能深入理解其创作的根本原则,并以此来清理艺术表达中的杂乱,那么这样的作品就足以成为流传后世的杰作。整首诗通过对书法艺术的细致剖析,展现了对张文忠作品的高度评价和对其艺术成就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