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平听方籍,茂陵将见求
云去苍梧野,水还江汉流。
停骖我怅望,辍棹子夷犹。
广平听方籍,茂陵将见求。
心事俱已矣,江上徒离忧。
注释
洞庭:指洞庭湖,中国著名的大淡水湖。张乐地:欢愉、音乐响起的地方,形容环境愉悦。
潇湘:潇水与湘水,此处代指湖南地区。
帝子:帝王的子女,此指高贵的游者。
云去:云飘走,比喻时间流逝或人的离去。
苍梧野:古代地名,泛指南方的荒远之地,这里指云飘向远方。
水还:水流回归,象征思念或旅程的回归。
江汉:长江与汉水,代表广阔的水域。
停骖:停止前行的马车,骖指古代驾在车前两侧的马。
怅望:惆怅地眺望,表达思念或失落的情绪。
辍棹:停止划桨,棹为船桨,这里指停止前进。
夷犹:犹豫不决,徘徊不前。
广平:可能指广平王,唐代有此封号,这里代指一位关注时事的贵族。
听方籍:倾听四方的典籍报告,表示关注国家大事。
茂陵:汉武帝陵墓所在地,也代指帝王或皇族。
将见求:即将被寻求接见,预示着将有重要事情发生。
心事:心中的忧虑或往事。
俱已矣:都已经过去了,表达了对过去的无奈和放下。
江上:江面,也是离别发生的场景。
徒离忧:只能剩下离别的忧伤,表达了离别后的孤独和哀愁。
翻译
洞庭湖是欢愉之地,潇湘之水帝王之子曾漫游。云飘过苍茫的梧野,水流回江汉缓缓流。
我停下马车怅然遥望,你停止划桨犹豫不前。
广平王正倾听四方典籍,茂陵君即将被寻求见面。
心中事都已成过往,江面上只剩下离别的愁。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场别离之情,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深沉的情感,将自然景物与个人心境巧妙结合。首句“洞庭张乐地,潇湘帝子游”展现了壮丽的山水画卷,洞庭湖畔宽广的乐土,是古代帝王游猎之所,传说中有神仙降临的地方,给人以超凡脱俗的美好想象。潇湘,即湘江,与洞庭相邻,不仅地理位置接近,更在文化上紧密相连,这里提及帝子游,可能寓意高贵或不凡。
接着“云去苍梧野,水还江汉流”则转向自然景观的描绘。云去,指的是云彩飘散远去;苍梧野,或指遥远荒凉之地,也可能是诗人心中的某种情感寄托;水还江汉流,则是对水流回归自然状态的写照。这里的“云”和“水”,在古典文学中常用来比喻人的行踪和感情流动,水往低处流,象征着无奈与顺应。
中间两句“停骖我怅望,辍棹子夷犹”表达了诗人停下马匹,心中充满了对远方的思念和不舍。骖即是马匹的驾具,停骖则是停下行进;而“怅望”二字,则深刻传递出诗人的内心情感,既有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也有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安。辍棹,即车轮的轴孔,子夷犹,或许是在强调那种难以磨灭的情愫。
“广平听方籍,茂陵将见求”两句中的“广平听方籍”,可能在暗示诗人渴望得到某种信息或指引,而“茂陵将见求”则是对未来某种愿景的期待。这里的“广平”、“茂陵”,或许分别象征着心灵的安宁与理想的追寻。
末句“心事俱已矣,江上徒离忧”表达了诗人内心世界中的一切烦恼和思绪都已经随风而去,但在现实生活中的别离之痛,却依然如影随形。这里的“心事俱已矣”,可能是对过去种种不甘与未了的心境做一个总结,而“江上徒离忧”则是在表达诗人面对眼前的离别,内心的无奈和哀愁。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篇难得的佳作。通过这短短几句话,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才华与其个人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