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可似山中人,忘机泛?醁全文

可似山中人,忘机泛?醁

出处:《寄伯循
明 · 康海
秋风西北来,偃蹇坐茅屋。
四壁无纤尘,当窗有书牍。
不问作者谁,启窗再三读。
一读意已骇,三读见衷曲。
忆昔年少时,心志各有蓄。
不意谬通籍,先君被薄禄。
朝夕望君起,如彼饥者谷。
我已罢馆职,君方屧官禄。
味苦不可人,旋车亦何促。
主上尧舜姿,旧章理当复。
平生稷契心,岂为世情覆。
尚期谨药石,慰此百姓蹙。
予也素蹇劣,兹志每中熟。
屡犯涵逊怀,几搆邪罔狱。
顾影苟不亏,于道果奚辱。
山水性所嗜,喧恢岂吾欲。
屈指君归来,三年但忽倏。
人生不满百,激励在初服。
可似山中人,忘机泛?醁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康海写给其兄长伯循的寄赠之作,通过描述秋风中的茅屋生活和读书之乐,表达了对兄长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仕途的感慨。

首句“秋风西北来,偃蹇坐茅屋”描绘了秋风从西北吹来,诗人独自坐在简陋的茅屋里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清冷、宁静的氛围。接下来,“四壁无纤尘,当窗有书牍”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简朴与内心的纯净,书牍的存在暗示了诗人的精神追求和知识积累。

“不问作者谁,启窗再三读”表现了诗人对书籍的热爱,不计较作者身份,反复阅读,从中汲取知识和智慧。接着,“一读意已骇,三读见衷曲”则体现了书籍内容的深邃和诗人的深入思考,每一次阅读都有新的感悟和发现。

后半部分转而抒发对兄长的思念之情。“忆昔年少时,心志各有蓄”,回忆往昔,兄弟二人年轻时各自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不意谬通籍,先君被薄禄”表达了对兄长因官场失意而感到遗憾的心情。“朝夕望君起,如彼饥者谷”比喻兄长的离去如同饥饿之人渴望食物,表达了对兄长的深切思念。

“我已罢馆职,君方屧官禄”描述了两人不同的人生阶段,诗人已经辞去了官职,而兄长还在为官。接下来的“味苦不可人,旋车亦何促”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无奈,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主上尧舜姿,旧章理当复”表达了对理想政治的向往,希望恢复古代的优良传统。“平生稷契心,岂为世情覆”表明了诗人坚守正直、不随波逐流的决心。“尚期谨药石,慰此百姓蹙”表达了对民众疾苦的关注和希望以实际行动帮助他们的愿望。

最后,“予也素蹇劣,兹志每中熟”承认自己的不足,但依然坚持自己的理想。“屡犯涵逊怀,几搆邪罔狱”回顾自己曾因坚持原则而遭受挫折。“顾影苟不亏,于道果奚辱”表示即使遭遇困难,也不会违背自己的道德准则。“山水性所嗜,喧恢岂吾欲”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以及对喧嚣尘世的疏离感。“屈指君归来,三年但忽倏”期待兄长早日归来,感叹时光飞逝。“人生不满百,激励在初服”提醒自己珍惜时光,保持初心。“可似山中人,忘机泛?醁”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希望像山中人一样,远离世俗,享受自然的宁静。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兄长的深情思念,也有对官场生活的反思和对理想政治的追求,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刻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