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山漠漠兮谷逶迤,中有二士形容饥,问之不答告者谁全文

山漠漠兮谷逶迤,中有二士形容饥,问之不答告者谁

出处:《首阳山图
元 · 范梈
山漠漠兮谷逶迤,中有二士形容饥,问之不答告者谁?在昔父死人致国,弟让兄辞俱去之。
一朝隐居北海北,去乱就治归人师。
遇世偶有战伐事,叩马垂血陈愧辞。
君王知名义臣直,直不退听将奚为?见兵不果事乃定,耻食其粟隐于斯。
终然饥死兹山下,到今称诵犹当时。
白旄黄钺不可追,功业甚盛德甚衰。
救民水火事诚危,三纲一失谁扶持?是以圣人表其怨,谓彼仁者良由兹。
首阳之坟高几尺,自古富贵埋没野草空累累。
我欲酹北斗,荐以黄金卮。
展图涕涟洏,此意画者宜不知。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范梈的《首阳山图》描绘了一幅隐士坚守道义的画面。诗的开篇通过“山漠漠兮谷逶迤”展现出山势险峻而幽深的环境,两位饥饿的士人形象跃然纸上。他们面对困境,选择沉默不答,暗示着高尚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诗中提到的“父死人致国,弟让兄辞俱去之”,是对古代儒家伦理的赞美,兄弟间推让王位的美德。主人公隐居北海,远离纷争,以身作则,倡导和平。然而,当国家有战事时,他仍能表达忠诚,但因不愿参与不义之战,宁愿饿死也不食敌粟,体现了他的道德洁癖。

诗人感慨“白旄黄钺不可追,功业甚盛德甚衰”,揭示了功名与道德之间的矛盾,以及对救民于水火的渴望。他批评社会纲常的缺失,呼唤圣人般的仁者来维护公正。最后,他以“首阳之坟”象征古代隐士的高尚情操,感叹富贵者往往被遗忘,而贫贱者的精神却永载史册。

诗人的情感饱满,通过“我欲酹北斗,荐以黄金卮”表达了对隐士的敬仰和对历史的反思,而“展图涕涟洏”则流露出对画面背后故事的深深感动。整体来看,这首诗是对隐士精神的深情赞颂,同时也寓含了对社会道德沦丧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