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南粤王,箕踞而椎髻
出处:《南粤辞》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可怜南粤王,箕踞而椎髻。
时时问陆生,吾何如皇帝。
时时问陆生,吾何如皇帝。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屈大均创作的《南粤辞》系列之一,具体为第四首。诗中通过描述南粤王的举止与言行,展现了他对权力的渴望和对自身地位的反思。
“可怜南粤王,箕踞而椎髻。” 开篇以“可怜”二字表达了一种同情与感慨,点出南粤王的形象特征——箕踞,即两脚张开,坐姿不雅;椎髻,则是将头发束成椎形,这是古代南方民族的一种发型。这样的形象描绘,既突出了南粤王的异族身份,也暗示了他可能的粗犷、野蛮或不受约束的性格。
“时时问陆生,吾何如皇帝。” 这一句则揭示了南粤王内心深处的野心与困惑。他时常向陆生(这里指汉代的谋士陆贾)发问,询问自己与中原皇帝相比如何。这不仅反映了南粤王对权力的渴望,也体现了他对自身地位的不确定性和对中原文化的向往。通过这一问句,诗人巧妙地将南粤王置于一个与中原文化相对比的语境中,展现了其复杂的心态和对统一与认同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处于边缘地带的王者形象,既有对权力的渴望,又有对自我认知的迷茫,以及对中原文化的向往。这种对比与反思,不仅丰富了人物形象,也深化了作品的主题,展现了作者对历史与人性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