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罂走千里,煮茗清人心
元末明初 · 谢应芳
我思阳羡茶,初生如粟粒。
州人岁入贡,雷霆未惊蛰。
天荒地老今几年,春归又闻啼杜鹃。
山中灵草化荆棘,白蛇何处藏蜿蜒。
玉山先生一寸铁,欲刳妖蟆救明月。
丹霄路断肝肠热,还忆茶瓯饮冰雪。
我思惠山泉,长流无古今。
瓶罂走千里,煮茗清人心。
向来劫火炎锡谷,神焦鬼烂势莫扑。
池边浦石亦灰飞,此水泠泠泻寒玉。
高人饮泉五六年,一襟清气清于泉。
好为吴侬洗烦热,乘风归报蓬莱仙。
州人岁入贡,雷霆未惊蛰。
天荒地老今几年,春归又闻啼杜鹃。
山中灵草化荆棘,白蛇何处藏蜿蜒。
玉山先生一寸铁,欲刳妖蟆救明月。
丹霄路断肝肠热,还忆茶瓯饮冰雪。
我思惠山泉,长流无古今。
瓶罂走千里,煮茗清人心。
向来劫火炎锡谷,神焦鬼烂势莫扑。
池边浦石亦灰飞,此水泠泠泻寒玉。
高人饮泉五六年,一襟清气清于泉。
好为吴侬洗烦热,乘风归报蓬莱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阳羡茶和惠山泉的深深怀念,以及对卢知州任职两地的美好记忆。诗的前半部分通过比喻和象征,表达了对阳羡茶的珍视,茶初生时如粟粒般微小,但因其品质优良,州人年年进贡,其珍贵不亚于雷霆未惊蛰之时。诗人感慨岁月变迁,春回大地,山中灵草却化为荆棘,暗示世事沧桑。
接着,诗人提到玉山先生(可能指卢知州)的英勇与理想,他试图以一寸铁清除邪恶,拯救光明,但道路阻隔,内心悲愤。诗人回忆起在无锡品茗的清凉时光,惠山泉的清澈如同冰雪,给人以慰藉。
后半部分,诗人将惠山泉比作长流不息的清流,历尽劫火而不改其性,即使锡谷遭难,泉水依然清凉如玉。诗人赞美高人品饮此泉,清气超然,能洗涤尘世烦热,仿佛能传达至蓬莱仙境。
最后,诗人以赠诗的形式,表达对卢知州的思念和祝愿,希望他能在昆山继续享受风物之美,同时也寄予了对两地安宁的祈祷。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情厚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