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竟男儿分应定,不须惆怅谷中莺
出处:《送友人归夷门》
唐 · 罗隐
二年流落大梁城,每送君归即有情。
别路算来成底事,旧游言著似前生。
苑荒懒认词人会,门在空怜烈士名。
至竟男儿分应定,不须惆怅谷中莺。
别路算来成底事,旧游言著似前生。
苑荒懒认词人会,门在空怜烈士名。
至竟男儿分应定,不须惆怅谷中莺。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流落:指四处漂泊,不得安定。大梁城:古代地名,今河南开封一带。
别路:离别的道路。
成底事:究竟怎么回事,结果如何。
旧游:过去的游历或交往。
似前生:如同前世的经历。
苑荒:园林荒芜。
词人:指诗人。
烈士:此处可能指有高尚节操的人。
谷中莺:象征美好的事物,此处用来表达伤感的情绪。
翻译
我在这座大梁城漂泊了两年,每次送你离去都充满了深情。离别之路回想起来,究竟发生了什么,那些过去的游历仿佛前世的记忆。
荒废的园林已不再有词人的聚会,空荡的门前让人惋惜烈士的英名。
毕竟男子的命运早已注定,不必为谷中的黄莺鸣叫而伤感。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对朋友离别时的不舍和深厚情感。开篇“二年流落大梁城,每送君归即有情”描绘出诗人在大梁城居住两年的时间里,每当朋友离开时都会产生深厚的情感。这不仅是对友谊的珍惜,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别路算来成底事,旧游言著似前生”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计算,每一次离别都像是前世的重演,使得每次分别都显得格外沉重。
接下来的“苑荒懒认词人会,门在空怜烈士名”中,“苑荒”指的是荒废的园囿,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事物的沧桑变化。诗人通过这意象表达了对文学界的无奈与不满,以及对于那些虽然身处困境但依然坚守节操的“烈士”之名的同情。
最后,“至竟男儿分应定,不须惆怅谷中莺”则是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诗人似乎在劝慰自己和朋友,即使分别,也不必过于哀愁,因为最终每个人的道路都是命中注定的。
整首诗通过对离别情景的细腻描写和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人生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