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尘色里凋双鬓,鼙鼓声中历几州
出处:《长安述怀》
唐 · 徐夤
黄河冰合尚来游,知命知时肯躁求。
词赋有名堪自负,春风落第不曾羞。
风尘色里凋双鬓,鼙鼓声中历几州。
十载公卿早言屈,何须课夏更冥搜。
词赋有名堪自负,春风落第不曾羞。
风尘色里凋双鬓,鼙鼓声中历几州。
十载公卿早言屈,何须课夏更冥搜。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冰合:黄河结冰。知命知时:理解天命和时势。
词赋有名:有才华,擅长词赋。
春风落第:科举考试未中。
风尘色里:形容社会劳碌或战乱环境。
鼙鼓声中:战鼓声中。
十载公卿:十年官场生涯。
翻译
尽管黄河冰封,我还是来游历,深知命运和时机,从不急于求成。我有才华,自视甚高,即使科举落第也不觉羞愧。
在风尘劳碌中,两鬓渐白,战鼓声中,我已走过了许多州郡。
十年官场生涯,早已预感到仕途受挫,何必再苦读到夏日,徒劳搜寻机会。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徐夤的《长安述怀》。从这短短的几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过往岁月的回忆。
“黄河冰合尚来游,知命知时肯躁求。”这里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顺应自然的心境。他不畏艰险,即使在黄河封冻之际也要去游历,这显示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自己命运的理解与把握。
“词赋有名堪自负,春风落第不曾羞。”诗人在这里流露出一丝自豪,他的文学成就让他感到骄傲,而且即使在春天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他也从未因自己的才华而感到羞愧。
“风尘色里凋双鬓,鼙鼓声中历几州。”这两句描绘了诗人漂泊江湖、年华老去的情景。他的头发在风尘中渐渐变白,这是时光流逝的痕迹,同时他听着战鼓的声音,经历过许多地方的征战。
“十载公卿早言屈,何须课夏更冥搜。”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承诺的回顾和反思。他提到十年前与朋友之间的约定,现在看来似乎有些屈服于现实。同时,他也不需要再去追求那些遥远而模糊的目标。
整首诗通过诗人的自述,展现了一个才华横溢、志向远大但又不得志的士人形象。他在岁月流转中不断地寻找和验证自己的价值,同时也对过往的一些选择和牺牲表示出理解与释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