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赏千金,徒闻刖双足
出处:《泣玉行》
明 · 薛蕙
楚国献玉人,抱玉山中哭。
不见赏千金,徒闻刖双足。
一国之人皆若狂,玉为石兮石为玉。
世俗是非虽反覆,砾石何荣玉何辱。
被褐怀玉真丈夫,哀哀泣玉何为乎。
不见赏千金,徒闻刖双足。
一国之人皆若狂,玉为石兮石为玉。
世俗是非虽反覆,砾石何荣玉何辱。
被褐怀玉真丈夫,哀哀泣玉何为乎。
鉴赏
这首《泣玉行》是明代诗人薛蕙所作,通过楚国献玉人的故事,深刻揭示了社会对价值判断的偏颇与不公。
开篇“楚国献玉人,抱玉山中哭”,描绘了一位怀抱美玉的楚国献玉人在深山中哭泣的情景,形象地展现了他内心的痛苦与无奈。接着,“不见赏千金,徒闻刖双足”两句,对比鲜明,表达了献玉人因美玉未被赏识而遭受的不公平待遇,其双足被砍断的悲剧更是加剧了这种不公的痛感。
“一国之人皆若狂,玉为石兮石为玉”这两句,以夸张的手法描述了整个国家对美玉价值的误解与颠倒,将美玉视为普通石头,同时又将普通石头视为珍宝,体现了社会价值判断的混乱与荒谬。
“世俗是非虽反覆,砾石何荣玉何辱”则进一步揭示了社会价值判断的反复无常和不公正,强调了美玉(象征着真正的价值)被轻视,而砾石(象征着表面的荣耀)却被推崇的现象,批判了社会对价值的错误认知。
最后,“被褐怀玉真丈夫,哀哀泣玉何为乎”两句,赞美了那些内心拥有真正价值(如才华、美德等)而不为世俗所见的人,同时也对献玉人因外在形式的缺失而遭受的不公表示同情,呼吁人们应超越表象,认识到内在价值的重要性。
整首诗通过楚国献玉人的故事,深刻反映了社会对价值判断的偏颇与不公,以及对真正价值的忽视,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道德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