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上秋风吹百草,半青半黄色枯槁
出处:《刈草行》
元末明初 · 陈基
原上秋风吹百草,半青半黄色枯槁。
城头日出光杲杲,腰镰晓踏城门道。
门头草多露未晞,尔镰利钝尔自知。
一人刈草一马肥,马不肥兮人受笞。
城中官厩三万匹,一匹日餐禾一石。
城头日出光杲杲,腰镰晓踏城门道。
门头草多露未晞,尔镰利钝尔自知。
一人刈草一马肥,马不肥兮人受笞。
城中官厩三万匹,一匹日餐禾一石。
鉴赏
这首《刈草行》描绘了元末明初时期农民劳作的艰辛与社会的不公。开篇“原上秋风吹百草,半青半黄色枯槁”以秋风扫过草原,草木凋零的景象,渲染了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预示着农事的繁忙即将到来。接着“城头日出光杲杲,腰镰晓踏城门道”,描述了太阳初升,农夫们手持镰刀,天刚破晓便开始劳作的情景,展现了他们勤劳朴实的形象。
“门头草多露未晞,尔镰利钝尔自知”一句,通过对比门头草上的露水未干与镰刀的锋利与否,暗喻了农夫们生活的艰难和对工具的依赖。接下来“一人刈草一马肥,马不肥兮人受笞”揭示了社会的不平等,一个农夫的辛勤劳动只能养肥一匹马,而自己却可能遭受鞭打,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悲惨境遇。
最后,“城中官厩三万匹,一匹日餐禾一石”则直接揭露了官府的奢侈浪费,与农民的辛劳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强调了社会的不公和阶级矛盾的尖锐。整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和深刻的对比,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