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引年章屡却,勇决非矫情全文

引年章屡却,勇决非矫情

尚书妙德望,曳履闻直声。
献纳雨露边,斯文有统盟。
重席侍经幄,藻鉴持铨衡。
不惮推毂士,规摹汉西京。
五色深补衮,三入厌承明。
欻起莼鲈思,径作吴松行。
名位九牧耸,富贵一毫轻。
徜徉霅溪上,结庐依化城。
摆落轩冕累,白屋倒屣迎。
实际契禅宗,虚静合仙经。
圣朝亟图旧,世臣重典刑。
苍生望东山,盐梅待调羹。
引年章屡却,勇决非矫情
雍容进退间,夷惠和且清。
出纶冠奎文,安车示尊荣。
乐天宅池台,翁仲金馀籯。
公贵无留资,韩宣有卿名。
时方需大老,复当佐升平。
它年秉旄地,堂上有奇兵。
恢复还旧都,翠华驾云亭。
贱子荷英盼,鍊句愧阴铿。
请歌公归兮,盍使季札听。

拼音版原文

shàngshūmiàowàngwénzhíshēng

xiànbiānwényǒutǒngméng

zhòngshìjīngzǎoluánchíquánhéng

dàntuīshìguīhàn西jīng

shēngǔnsānyànchéngmíng

chuāchúnjìngzuòsōngxíng

míngwèijiǔsǒngguìháoqīng

chángyángzhàshàngjiéhuàchéng

bǎiluòxuānmiǎnlèibáidǎoyíng

shíchánzōngjìngxiānjīng

shèngcháojiùshìchénzhòngdiǎnxíng

cāngshēngwàngdōngshānyánméidàitiáogēng

yǐnniánzhāngquèyǒngjuéfēijiǎoqíng

yōngróngjìn退tuìjiānhuìqiěqīng

chūlúnguānkuíwénānchēshìzūnróng

tiānzháichítáiwēngzhòngjīnyíng

gōngguìliúhánxuānyǒuqīngmíng

shífānglǎodāngzuǒshēngpíng

niánbǐngjīngtángshàngyǒubīng

huīháijiùdōucuìhuájiàyúntíng

jiànyīngpànliànkuìyīnkēng

qǐnggōngguī使shǐzhátīng

注释

尚书:古代官职,指尚书令。
曳:拖着。
履:鞋子。
献纳:进献意见或贡品。
斯文:指文化、礼仪。
藻鉴:比喻人的才识。
铨衡:选拔人才的职位。
推毂:推荐人才。
规摹:模仿,效法。
五色:古代五种正色。
补衮:帝王礼服上的装饰。
厌承明:厌倦了宫廷生活。
承明:宫殿。
莼鲈思:思乡之情。
吴松:地名,今江苏吴江。
九牧:九州的长官。
一毫:极言极少。
霅溪:浙江河流名。
化城:佛教术语,指修行者的居所。
轩冕:官帽和车乘,代指官位。
累:负担。
白屋:平民的房屋。
倒屣:形容迎接热情。
禅宗:佛教宗派之一。
虚静:心境清净。
亟:急切。
典刑:法律条文。
东山:指隐居之地。
盐梅:比喻贤臣。
引年:请求退休。
矫情:虚假的感情。
夷惠:古代两位贤臣的名字。
清:清廉。
纶冠:古代官员的帽子。
奎文:象征学问的图案。
翁仲:石像。
籯:竹笼,这里指财富。
韩宣:韩宣子,春秋时期晋国大臣。
卿名:卿相的名声。
大老:德高望重的人。
升平:太平盛世。
秉旄:执掌军旗。
堂上:朝廷。
翠华:皇帝的仪仗。
云亭:宫殿名。
贱子:自谦之词。
阴铿:南朝诗人。
季札:春秋时期吴国公子,以知音闻名。
听:倾听。

翻译

尚书美德显赫,步履间传来公正之声。
在献纳恩泽之地,文化传统得以维系团结。
在重要的位置侍奉经典,评判公正如同衡量衡器。
不惧推举贤才,效仿汉代西京的治国之道。
五色繁复的礼服,多次进入明亮的殿堂。
突然兴起归隐之念,决定前往吴松行。
名利地位让州牧们仰望,对富贵看得很淡。
在霅溪边悠然漫步,选择在化城附近筑屋。
摆脱官场束缚,平民百姓也热情相迎。
实践禅宗真谛,心境宁静符合仙道经籍。
圣朝急于恢复旧制,重视臣子的法制教育。
百姓期待东山再起的贤人,如盐梅调和天下。
屡次推辞年老之请,决心坚定并非做作。
举止从容,进退得宜,如同夷惠般清廉和气。
离职时头戴纶巾,乘坐安车显示尊贵。
享受田园生活,家中有翁仲铜像和黄金财宝。
公卿显贵但不留私产,名声如韩宣一般清廉。
时代需要德高望重者,还将辅佐国家太平。
未来某日,您将在重要岗位上执掌权柄。
回归旧都,如翠华般威严的仪仗。
我这个微不足道的人,期待您的归来。
请您歌唱归去吧,让季札倾听您的诗篇。

鉴赏

这首诗是一篇颇具古风的作品,它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物活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和追求。诗中的语言富丽、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作者的文学功底。

从诗的结构来看,全诗由多个小节组成,每一部分都围绕着特定的主题,如政治理念、个人修养、自然美景等,这种结构使得整首诗既有宏观上的统一性,又在微观上展现了丰富的细节。

例如,“尚书妙德望,曳履闻直声。”这里的“尚书”指的是朝廷中掌管文书和典章的官员,“妙德”则是形容其品德高尚,“望”可能是指仰望或期望之意。诗人通过这样的开篇,不仅展示了对理想政治生活的向往,也揭示了整首诗的主旨。

“献纳雨露边,斯文有统盟。”此句中的“献纳”意味着贡献和归顺,“雨露”则象征着自然恩泽,而“斯文”指的是文化传承和文学创作。这里诗人表达了对文化整合与文学交流的重视。

在“徜徉霅溪上,结庐依化城。”一节中,诗人描绘了一种闲适自得的生活状态,“徜徉”形容悠然自得的情态,“霅溪”则是美好的自然环境,而“结庐依化城”则是一种理想中的居所。这样的描写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一个充满诗意和哲思的空间。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典故、个人品德、自然景观等多个层面的穿插,构建了一幅丰富多彩的画面。每一句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每一个字眼都透露着诗人的情感与思考。这样的作品,不仅是对文学艺术的追求,也是对生活本身的一种美好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