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载月笋舆成独往,缘云藜杖与谁亲全文

载月笋舆成独往,缘云藜杖与谁亲

宋 · 李弥逊
饱知世路厌陈人,分得僧窗寄此身。
载月笋舆成独往,缘云藜杖与谁亲
足间优钵藏千界,掌上庵摩等一尘。
赖得诗翁来着语,五松从此有知津。

注释

世路:世俗的道路。
陈人:旧人,指熟悉但可能厌倦的人。
僧窗:僧人的窗户,指寺庙生活。
此身:自己的身体,指诗人自己。
笋舆:竹制的小车。
缘云:沿着云雾。
藜杖:藜芦制成的手杖。
谁亲:无人亲近。
优钵:优婆塞花,佛教中象征洁净。
千界:无数世界。
庵摩:庵摩罗花,佛教中的圣花。
等一尘:微小如尘埃。
诗翁:老诗人。
着语:留下诗句。
知津:找到道路,有了指引。

翻译

深深体验过世俗的艰辛,对旧人感到厌倦,选择在僧人的窗下度过余生。
乘坐竹制小车独自出行,手握藜杖,无人相伴,只能与云雾为友。
脚底下的优钵花藏着无数世界,手中的庵摩罗花微小如尘埃。
幸好有诗人来访,为我这隐居之地留下佳句,从此五松山有了新的指引。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弥逊的作品,通过对诗中意象和情感的解读,可以窥见诗人的心境与哲思。

“饱知世路厌陈人”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已感到厌倦,对于那些循规蹈矩、没有新意的人们也感到不屑一顾。"分得僧窗寄此身"则是说诗人选择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方式,将自己的一部分精神寄托在清净的佛教境界中。

“载月笋舆成独往”描绘了诗人乘着月光,驾驶轻便的车辆,在夜晚独自前行的情景。"缘云藜杖与谁亲"则是说诗人手持藜杖(一种长柄拐杖),在云间漫步,与天地万物为伴。

“足间优钵藏千界”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脚下有着宽敞的空间,可以容纳千种境界。"掌上庵摩等一尘"则是说诗人手中持有一处小小的佛堂,与尘埃一般大小,象征着心灵的清净与宁静。

“赖得诗翁来着语”表达了诗人的喜悦,因为有志同道合的诗人前来交流。"五松从此有知津"则是说自此以后,这五棵松树成为了诗人心灵的导师和指路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与宁静的向往。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在精神世界中的自得其乐,以及与同道中人的交流与沟通带来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