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李俊妙天姿,文行两自负全文

李俊妙天姿,文行两自负

宋 · 释道潜
襄阳古名都,雄观压荆楚。
醉公誇文词,风物粲可数。
嗟余未历览,彷佛已如睹。
人生游宦间,得此亦佳遇。
李俊妙天姿,文行两自负
少年志冥鸿,千里轻一举。
天风不借便,造物暂淹阻。
既无负郭田,黾勉依幕府。
贤哉彼方伯,脱略高韵度。
宁俾簿书役,朱墨事朝暮。
爽气对西山,清谈共樽俎。
试问鹿门翁,遗踪今在否。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道潜所作的《送李仲益赴襄阳幕》。诗中描绘了襄阳作为古代名城的雄伟壮观,以及诗人对于襄阳风土人情的向往之情。诗中提到的“醉公”可能是指襄阳的前主人,以其文采斐然而自豪,诗人通过想象,仿佛已经目睹了襄阳的美景与人文。

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虽未亲临襄阳,但对其景致和人文的向往之情。他以“人生游宦间,得此亦佳遇”来表达即使不能亲自前往,能通过他人之口或文字了解襄阳,也是一种难得的体验。

诗中还提到了李仲益,描述了他的天赋异禀和自信,年轻时就立志高远,如同大雁般自由飞翔,渴望一展宏图。然而,命运似乎对他有所考验,让他暂时遭遇挫折。尽管如此,李仲益依然努力,不被琐碎事务所累,而是追求更广阔的精神世界。诗中赞扬了李仲益的高远志向和豁达胸襟,以及他与襄阳地方长官的和谐相处,共同享受清谈雅聚的时光。

最后,诗人向鹿门山的隐士提出了问题,鹿门山是襄阳附近著名的山峰,也是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的隐居之地。诗人询问鹿门翁的遗迹是否仍然存在,表达了对古代文人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历史文化的追思。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襄阳的壮丽风光、人文魅力以及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同时也蕴含了对理想生活和精神追求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