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公仙者徒,清风动千古
梦断江南春,飘飘游帝所。
钧天张乐如洞庭,十二参差鸾凤鸣。
归来记得当时曲,写作《湘灵鼓瑟》声。
高秋素壁含萧飒,彷佛凉风起阊阖。
满天明月浸沤波,岁晏怀人霜露多。
鉴赏
这首诗由元末明初诗人陈基所作,名为《题赵魏公墨竹》,以题咏赵魏公的墨竹画为载体,抒发了对赵魏公艺术成就的赞美与怀念之情。
首句“魏公仙者徒,清风动千古”,开篇即以“魏公”点出赵魏公的身份,称其为艺术界的仙人,其作品如同清风一般,能够穿越千年,影响后世。接下来,“梦断江南春,飘飘游帝所”两句,运用梦境的意象,描绘赵魏公的艺术创作仿佛在江南春日的梦境中游历,最终达到艺术的至高境界——“游帝所”。这里巧妙地将艺术创作与神话传说相结合,赋予了赵魏公的艺术作品以超凡脱俗的意境。
“钧天张乐如洞庭,十二参差鸾凤鸣”两句,进一步描绘赵魏公的艺术作品如同天上的音乐一般,充满了和谐与美妙。这里的“钧天”指的是神话中的天界,而“洞庭”则指湖水,通过对比,强调了赵魏公作品的音乐感和视觉美感。同时,“十二参差鸾凤鸣”也暗示了作品中复杂多变的结构和生动的形象。
“归来记得当时曲,写作《湘灵鼓瑟》声”两句,表达了对赵魏公艺术作品的深刻记忆和高度评价。这里引用《湘灵鼓瑟》的故事,比喻赵魏公的作品如同湘水之神鼓瑟,充满了情感与韵律,令人回味无穷。
“高秋素壁含萧飒,彷佛凉风起阊阖”两句,描绘了赵魏公作品在高秋时节的素壁上呈现出的萧瑟之美,仿佛凉风吹过皇宫的大门(阊阖),给人以清凉与宁静的感受。这不仅展现了作品的季节性美感,也暗示了作品的深邃与深远。
“满天明月浸沤波,岁晏怀人霜露多”最后两句,以满天明月映照着波涛,象征着赵魏公作品的永恒与不朽,同时也表达了对赵魏公的怀念之情。随着岁月的流逝,霜露增多,但对赵魏公艺术的怀念却如同满天的明月,永远明亮。
整首诗通过对赵魏公墨竹画的描绘,不仅赞美了其艺术成就,也表达了对艺术与自然、历史与现实之间深刻联系的思考,以及对艺术家个人魅力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