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名山坚道心,空佞左道息残喘
春日融和车马喧,甘露杨枝人乞福。
传说齐女道绩贤,持诵法华二十年。
青山埋骨著灵秀,于清净龛涌青莲。
莲开不比昙花见,世界大千驻宫殿。
绣佛名场次第开,相登觉路驾彼岸。
故逞诡奇不坏身,巾帼须眉自有人。
金粉六朝销寂尽,剩有贞魂励俗尘。
尘世韶华日以远,腾语支离愈虚诞。
不信名山坚道心,空佞左道息残喘。
我游偏在秋末老,白蘋红蓼诗大好。
风鸣翠竹阴亭亭,目接洪涛惊浩浩。
摄衣悬崖瞰太湖,七十二峰相招呼。
洞庭半规隐林表,当有人家住菰蒲。
须臾雁落岸帻后,回望城烟大如斗。
涧流且莫分浊清,觞咏犹欣集良友。
友说班荆故旧欢,尽飞逸兴度烟鬟。
洞伏黄龙迷云雾,经听白鹊神往还。
为题姓氏苔扫石,转恐山灵耻缘饰。
载酒道场似客秋,南山之南北山北。
鉴赏
此诗描绘了法华山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活动,展现了清幽的山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首句“石斗山头弁山麓”,以山川的地理特征开篇,引出法华山的地理位置。接着,“年年香市誇吴俗”点明了法华山作为宗教圣地的香火旺盛,体现了地方民俗的特色。
“春日融和车马喧”描绘了春天时节,山中热闹非凡的景象,车马穿梭,人声鼎沸。而“甘露杨枝人乞福”则通过人们祈求福祉的行为,展现了宗教信仰的力量。接下来的“传说齐女道绩贤,持诵法华二十年”,借由历史传说,赞美了一位女性的虔诚与智慧。
“青山埋骨著灵秀,于清净龛涌青莲”描绘了山中静谧的墓地,以及从墓室中绽放的莲花,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精神的升华。莲花“不比昙花见”,意味着其美丽与意义更为深远,如同世界的广阔与佛法的深邃。
“绣佛名场次第开,相登觉路驾彼岸”描述了佛教仪式的庄严与信徒们追求解脱的过程。接下来的“故逞诡奇不坏身,巾帼须眉自有人”,表达了对不同性别、不同身份的人在追求精神境界时平等与自由的赞颂。
“金粉六朝销寂尽,剩有贞魂励俗尘”回顾了历史上的繁华与变迁,强调了法华山作为精神寄托之地的重要性。而“尘世韶华日以远,腾语支离愈虚诞”则表达了对现实与理想之间距离的感慨。
“我游偏在秋末老,白蘋红蓼诗大好”是诗人个人的游历体验,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了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之情。接下来的“风鸣翠竹阴亭亭,目接洪涛惊浩浩”进一步渲染了山中宁静与壮阔的对比。
“摄衣悬崖瞰太湖,七十二峰相招呼”展示了诗人站在悬崖上俯瞰太湖的壮观景象,以及与七十二峰的互动,体现了大自然的雄伟与和谐。最后,“洞庭半规隐林表,当有人家住菰蒲”暗示了山中可能隐藏着隐居者的居所,增添了神秘色彩。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法华山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活动,也蕴含了对历史、宗教、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对精神境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