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城相对如梦寐,我亦仅免为鱼鼋
居民萧条杂麋鹿,小市冷落无鸡豚。
黄河西来初不觉,但讶清泗奔流浑。
夜闻沙岸鸣瓮盎,晓看雪浪浮鹏鲲。
吕梁自古喉吻地,万顷一抹何由吞。
坐观入市卷闾井,吏民走尽馀王尊。
计穷路断欲安适,吟诗破屋愁鸢蹲。
岁寒霜重水归壑,但见屋瓦留沙痕。
入城相对如梦寐,我亦仅免为鱼鼋。
旋呼歌舞杂诙笑,不惜饮釂空瓶盆。
念君官舍冰雪冷,新诗美酒聊相温。
人生如寄何不乐,任使绛蜡烧黄昏。
宣房未筑淮泗满,故道堙灭疮痍存。
明年劳苦应更甚,我当畚锸先黥髡。
付君万指伐顽石,千锤雷动苍山根。
高城如铁洪口快,谈笑却扫看崩奔。
农夫掉臂免狼顾,秋谷布野如云屯。
还须更置软脚酒,为君击鼓行金樽。
拼音版原文
(
)
注释
彭门:古代地名,今江苏徐州。悬水村:形容官舍位于高处,临近水源。
萧条:荒凉、稀疏。
鸡豚:鸡和猪,代指农家生活。
黄河:中国第二大河。
吕梁:山脉名,位于山西。
喉吻地:比喻战略要冲。
万顷:形容面积广大。
畚锸:泛指挖掘工具。
农夫掉臂:农夫无惧,形容安心耕作。
软脚酒:质地醇厚的酒。
金樽:古代盛酒的贵重器皿。
翻译
群山纷乱环绕彭门城,官舍孤独建在悬水边的村庄。居民稀疏像麋鹿混杂,小市冷清连鸡豚都少见。
黄河西来起初未察觉,只惊讶清泗河水奔腾浑浊。
夜晚听到沙滩上瓮盎作响,清晨只见大浪中浮现出大鹏和鲲鱼。
吕梁之地历来咽喉要塞,万顷水面如何能轻易吞没。
眼见市场人潮退去,官吏百姓只剩我一人。
无处可去,只能在破屋中吟诗,愁苦如同老鹰蹲伏。
寒冬霜重,水归山谷,屋瓦上只留下沙痕。
进城相见恍如梦境,我也侥幸未沦为鱼鳖。
立即唤来歌舞欢笑,即使空瓶空盆也畅饮无妨。
想到你官舍寒冷,新诗美酒权当温暖。
人生短暂,为何不乐?任凭红烛烧到黄昏。
宣房工程未完成,淮泗水位已满,旧道遗迹满目疮痍。
来年辛劳恐怕更甚,我愿先持工具开凿顽石。
交付你千万双手,千锤百炼动摇山根。
坚固的城墙如铁,洪水来时轻松应对,看着它奔腾而去。
农夫们甩开手臂无需担忧狼患,秋天的谷物遍野如云堆积。
还需准备美酒,为你击鼓庆祝,斟满金樽。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荒凉的山村景象,官府孤立于悬崖之上,而村民生活则显得萧条。黄河水流湍急,与清泗河形成鲜明对比。夜晚沙岸传来鸣鹅的声音,晨曦中雪浪翻腾,宛如巨兽。这首诗通过对吕梁地理特点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官道阻塞、民生凋敝的忧虑。
诗中的意象丰富且充满力量,如“乱山合沓围彭门”、“黄河西来初不觉,但讶清泗奔流浑”等句,展示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和精湛描绘。同时,“吕梁自古喉吻地,万顷一抹何由吞”则透露出诗人对这一地区历史与现实的深思。
诗中也蕴含着诗人的个人情感,如“计穷路断欲安适,吟诗破屋愁鸢蹲”表达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无奈和忧虑,以及通过吟咏诗词来抒发胸中的块垒。又如“我亦仅免为鱼鼋”,则是诗人自比于微末之物,凸显出其内心的孤独与无力感。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非凡的文学才华,也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某些问题,如官僚政治、民生困顿等。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描写,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寄寓于山水之间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