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倚注自有时,终为天下壑全文

倚注自有时,终为天下壑

明 · 王缜
公从西蜀归,我向江东泊。
中流忽招呼,两鬓已非昨。
谈笑起清风,循省内无怍。
每思国有人,灾变何由作。
嗟天生公才,本以救民瘼。
莺凤翔高霄,无乃举措错。
倚注自有时,终为天下壑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缜对友人从西蜀归来,自己在江东停泊时的感慨之作。诗中充满了对友人才华的赞美和对其归来的喜悦之情。

首句“公从西蜀归”,点明了友人的归途,西蜀之地,历来多出英豪,此处暗含对友人才华的肯定。接着“我向江东泊”一句,诗人自述,虽未与友人同行,但内心同样激动,期待着友人的归来。

“中流忽招呼,两鬓已非昨。”这两句描绘了友人在江中突然召唤的情景,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两鬓的白发见证了岁月的痕迹。这种对比,既表达了对友人年华易逝的感慨,也体现了对友人坚韧不拔精神的敬佩。

“谈笑起清风,循省内无怍。”这里通过“谈笑”二字,展现了友人谈吐间的风度和自信,仿佛能吹起清风,令人感到舒适。同时,“循省内无怍”则强调了友人在行事上的正直和无愧于心,体现了高尚的人格魅力。

“每思国有人,灾变何由作。”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国家人才的渴望,认为有了贤能之士,国家的灾难和变故自然会减少。这不仅是对友人的期许,也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嗟天生公才,本以救民瘼。”诗人感叹上天赋予了友人如此才华,其目的就是为了拯救百姓的疾苦。这一句直接表达了对友人高尚志向的认同和赞美。

“莺凤翔高霄,无乃举措错。”诗人以莺凤比喻友人,希望其如飞鸟般展翅高飞,但在表达方式上似乎有些措辞不当,可能意在提醒友人行事应更加谨慎,避免误入歧途。

“倚注自有时,终为天下壑。”最后两句,诗人以“倚注”比喻友人所处的位置或状态,暗示时机成熟时,友人必将大展宏图,成为影响天下的重要人物。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对友人才华的欣赏、对国家人才的渴望以及对友人未来成就的期待。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