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舆呼仆舁,茶榼付童持
篮舆呼仆舁,茶榼付童持。
正值秋晴日,欣逢气爽时。
山形牛角抱,石磴犬牙危。
圣迹千年著,灵区十笏宜。
焚香先礼佛,披草共寻碑。
风定归云懒,坑纡出水迟。
老榕蟠峭壁,修竹荫通逵。
海雾浮沉幻,岚光晓暮移。
泉清堪煮茗,地胜合题诗。
花底琴横榻,栏前酒满卮。
鸟声听上下,树影落参差。
曲径樵歌答,长林牧笛吹。
人乘斜照返,马趁晚凉驰。
谷口三叉路,桥头六尺篱。
翠笼僧寺柏,青飐酒家旗。
雉堞行行近,苍烟户户炊。
襟怀无限好,更约后游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清朗秋日里游览土地坑的所见所感,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的和谐交融。
首句“出郭西南境”,点明了地点,暗示了远离尘嚣的宁静氛围。接着,“嵚崎别辟奇”一句,以“嵚崎”形容山势险峻,突出土地坑的独特地理特征,引人入胜。
“篮舆呼仆舁,茶榼付童持”两句,生动描绘了出行的场景,通过仆人抬轿、童子提壶的细节,展现了旅途的悠闲与雅致。
“正值秋晴日,欣逢气爽时”则直接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天气的喜爱,秋日晴朗,空气清新,为游览增添了愉悦的心情。
“山形牛角抱,石磴犬牙危”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山形与石阶的形态,既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也体现了行走的艰难与挑战。
“圣迹千年著,灵区十笏宜”赞美了土地坑的历史文化价值,强调其作为圣地的地位,同时也表达了对这片土地的敬畏之情。
“焚香先礼佛,披草共寻碑”描绘了作者在游览中进行的宗教仪式与文化探索,体现了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风定归云懒,坑纡出水迟”通过自然现象的变化,反映了时间的流逝,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眼前景色的留恋。
“老榕蟠峭壁,修竹荫通逵”描绘了树木的生长状态,老榕树盘踞峭壁,修竹遮蔽道路,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和谐。
“海雾浮沉幻,岚光晓暮移”通过雾与光的变化,表现了时间的流转与自然景象的变幻莫测。
“泉清堪煮茗,地胜合题诗”表达了对清泉与美景的欣赏,激发了创作的灵感。
“花底琴横榻,栏前酒满卮”描绘了诗人静坐花下弹琴、饮酒的情景,展现了文人的闲适生活。
“鸟声听上下,树影落参差”通过听觉与视觉的结合,展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与美丽。
“曲径樵歌答,长林牧笛吹”描绘了乡村生活的场景,通过樵夫的歌声与牧童的笛声,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人乘斜照返,马趁晚凉驰”描绘了日落时分人们返回的场景,通过马匹的奔跑,展现了旅途的欢快与自由。
“谷口三叉路,桥头六尺篱”描绘了道路与村庄的景象,通过三叉路口与篱笆的细节,展现了乡村的宁静与秩序。
“翠笼僧寺柏,青飐酒家旗”描绘了寺庙与酒家的景象,通过绿色的柏树与飘动的酒旗,展现了宗教与世俗文化的融合。
“雉堞行行近,苍烟户户炊”描绘了城墙与村落的景象,通过城墙的轮廓与炊烟的升起,展现了历史的痕迹与生活的气息。
“襟怀无限好,更约后游期”表达了作者对这次旅行的满意与期待再次游览的情感,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土地坑自然景观、人文遗迹、生活场景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对历史文化价值的尊重、以及对生活情趣的追求,是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充满了诗意与哲思。